封面新闻记者 陈羽啸摄影报道
12月23日,99岁高龄的四川太极大师,杨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王明伦仙逝,作为继李雅轩之后,太极传统文化在四川普及推广的第一人,王明伦驾鹤西去,让武术界人士扼腕叹息,“四川太极的一个时代划上了句号”。
太极大师教徒四万余人
24日,成都张家巷的一个小院里,王明伦家人在这里设灵堂祭奠先生,许多武术界的人士纷纷前来吊唁这位受人尊敬的太极大师。
王明伦于1919年3月出生重庆合川,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了长沙会战,经历了重庆大轰炸,1945年,他在重庆陆军大学拜杨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为师,成为李雅轩在川所传的最早弟子之一。王明伦刻苦研习太极,深得老师真传,继承了李雅轩拳架舒展、气势磅礴、神意内敛、静如山岳、动如江河的风格,成为李雅轩最得意的传人之一。其后,他秉承先生传统,广设教坛,辛勤传艺,使李雅轩风格的杨式太极拳以中国大西南为核心,在中国乃至在海外开花结果。堪称继李雅轩之后,四川太极传统文化普及第一人。在他教授过的四万多徒子徒孙中,还有不少来自瑞典、法国、荷兰、德国等国家的洋弟子。
1978年,王明伦首次创办文殊院业余武术辅导站,传授杨氏太极拳、剑、刀系列武术技艺,开创了成都兴起传统太极拳传授的新时期。可以说,目前所有成都的太极辅导站都以传统杨氏太极拳起家。
1986、1988年他先后两次代表四川参加全国太极拳名家研讨会,发表论文有《太极拳动作之技击涵义》、《太极剑用法浅识》等。1998年成都主办纪念邓小平题词“太极拳好”20周年万人集中表演大会,市武协选王明伦为成都市杨氏太极拳代表,参加大会单独表演。1999年,王明伦以80岁高龄参加第六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暨纪念太极宗师杨露禅诞辰200周年比赛大会,获杨氏太极拳金奖第一名。2002年被中国武术大词典《太极名人录》收录。2006年7月,四川省老年体协太极拳专业委员会授予王明伦“太极大师”称号,这也是四川目前获此称号的唯一一人。
见人不高 于事不争
“人品就是拳品”,在徒孙明洪洁的印象中,这是师爷王明伦给自己讲的最多的道理。虽然拳术高超,但王明伦对人非常尊重,也从来不会贬低任何人。明洪洁记得,有一年师爷出书,在作序时,希望师爷题写“武德高尚,武艺超群”几个字,师爷说“不对,不能超群,你这样不是把别人压着了”,把“武艺超群”改成了“武艺高超”。
成都市武术协会副主席黄学文是王明伦的得意弟子,在他看来,师父教给自己最多的,除了太极拳,还有为人处世的道理,“谦和,严谨,侠肝义胆”。黄学文说,师父一生不图名利,只求把传统杨氏太极拳传承下去,在80多岁的时候,还自己坐公交车到四川工业学院教授太极拳。有一次,听师父回来讲,在坐公交车经过八宝街时遇到了一个小偷正在行窃,自己当场就把小偷揪住,让他把偷窃的钱退换给别人,“师父,您这么大年纪了,小偷万一伤着可怎么办?”黄学文非常担心师父受伤,但王明伦正色道,“怕啥怕,练武的,不雄起嗦!”
还有一次,那是师父六七十岁的时候,两人在文殊院碰到三个小流氓在调戏一位女孩,王明伦二话不说,将三个小流氓打趴在地,并教育他们,“你们有没有兄弟姐妹?”,让三人羞愧难当。
也许是武者天生的侠义心肠,王明伦不仅不惧锄奸铲恶,还非常关心弱者。黄学文讲,师父在以前一个月工资只有30多块钱时,每个月拿出5块钱购买图书,给贫困山区的孩子办了一个图书馆。有一个徒弟家境贫困,师父每个月都拿钱给他补贴家用,给徒弟的孩子购置新衣服。“知道我和媳妇喜欢吃咸烧白,师父还经常做好了端到我家来,等我起床”,黄学文回忆道,师父王明伦以身作则的教导,让自己受益终身。
“见人不高,于事不争”,也是这位太极大师的处世之道,黄学文说,之前武术界闹得沸沸扬扬的“雷公太极”与“格斗狂人”的比武之争,师父闻听此事后,只淡淡地说了句“痞子行为,我们不理”,便不再评价和关注此事,尽显超然的大家风范。
故人已逝香犹在,后辈承香继开来。随着大师王明伦的离去,四川太极的一个时代划上了句号,但是他留下的太极精神却将随着数万名徒子徒孙的传承,继续发扬光大。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