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陈家沟有数棵生长三百余年的皂角古树,高达十八米。最大的一棵胸围三点六米,深植于陡坡之上,枝繁叶茂,交错缠绕,茂密的树冠交合在一起,形成多个半圆形,宛如开屏的孔雀般漂亮。
张蔚珍老人介绍陈德瑚故居门前的石鼓。
陈家沟的硬山式建筑。它是古建筑屋顶的一种构造,大量应用于住宅、园林、寺庙等建筑。
陈新生民居,建于清宣统元年,现存建筑有二门、厢房、上房,保存较好,为研究清代晚期民间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保存完好的“常阳古迹”石碑。
陈家沟古建筑中的牖窗。牖窗是窗的一种,古时称开在墙上的窗为牖。
陈家沟村陈洪飞传统民居(清代),是典型的二进式院落,有完整的拱圈门、墀头、排山柱等。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相传东沟是陈王廷创拳的地方,沟内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是拳师们传拳习武的地方。
如今,陈家沟村出现故居修缮热,二十一座明清建筑和一百一十二座近代建筑修旧如旧工作有序铺开。这是今年夏天记者在该村拍摄的一个镜头。
杨露禅学拳处。100多年前就在这里演绎了杨露禅偷学太极拳、陈长兴打破门规传拳于外姓的故事,是太极拳传出陈家沟的历史见证。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宛如一条玉带从中原大地飘过,给陈家沟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续联古民居,清代晚期典型的门楼。
陈家沟中国太极博物馆收藏的“千叟宴银牌”。清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正月初四,陈家沟80岁的陈善和85岁的陈玉英参加了在故宫宁寿宫皇极殿举办的“千叟宴”。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规模最大、与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
陈家沟的名气很大,获得的荣誉很多。
谈起陈家沟,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太极拳,因为陈家沟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太极拳发源地。也许你不知道,陈家沟村还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陈家沟村位于温县赵堡镇西南方向的清风岭上,南临黄河,与伏羲挂台、河洛汇流处隔河相望。历史悠久,文化深邃,除举世闻名的太极拳外,这里还有约300年树龄的皂角古树;有21处省级文保重点挂牌保护的清代建筑;有被纳入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范围的100余处民国时期建筑。
陈家沟,原名常阳村。明洪武年间,山西泽州人陈卜举家迁至温县常阳村定居,至清康熙年后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兴旺,常阳村更名为陈家沟。300年来不仅太极拳在这里沉淀、发扬,这个小村子也一同在文化长河中沉淀累积。陈家沟过去有3条沟,东沟、中沟和西沟,西沟的皂角古树林相传是陈氏祖先迁来时所栽,当时栽下皂角树主要是为了给村民提供洗衣所需的皂角,却没想到皂角树守望了陈家沟300余载。这几棵皂角树不但身型高大,而且根深蒂固。它们裸露在沟沿外的根系,显示根长几乎等同树高,蓬勃宽大,密密匝匝,蔚为壮观,是陈家沟一大景观,凡是看过的人无不感到震撼。陈家沟人爱在皂角树下练拳,皂角树下能得天地感应。许多人说,陈式太极拳的高手,都是得到古皂角树的荫庇,才从小村走向世界各地。来拳乡学太极者,多慕名而来,吸纳巨树的灵气,演化太极之神功,弘扬太极之武德。
人们虽不知在过往的岁月中皂角树下留下多少传说,但今天的皂角树下故事依然在延续。近日记者来到皂角古树下采访时,遇到一位拳师在古树下练拳,询问后得知这位练拳的老人名叫陈毛桃,今年65岁,他15岁时便开始在皂角树下练拳,如今已有50年。
皂角古树伴随陈家沟走过往昔,见证了陈家沟从小山沟到传统村落的历史变迁,可谓陈家沟的守望者。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