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美国研究团队日前发表了一项针对男性性取向的初步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虽然结果表明有潜在性取向功能的基因附近存在遗传差异,但研究人员强调其间的联系最多只是一种猜测。相关论文刊登于《科学报告》。
影响男性性取向的因子很多,有证据表明遗传和环境条件都可对其造成影响。然而,针对男性性取向的基因相关性研究一直以来为数不多。
美国埃文斯顿北海岸大学健康系统研究所的Alan Sanders及同事开展了一项由1077名同性恋男性和1231名异性恋男性参与的男性性取向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其中参与者大多为欧洲后裔。研究人员检测到几个区域存在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DNA中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其中最突出的位于染色体13和14,在可能与性取向发展有关的基因附近。
研究人员表示,联系最紧密的区域在染色体13上,位于SLITRK6基因和SLITRK5基因之间。SLITRK6是一个神经发育基因,主要在间脑表达,此前报道间脑中的一个区域在性取向不同的男性中大小不同。在染色体14上,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基因跨越最显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周围的区域。TSHR的遗传变异或许可以解释过去发现的非典型甲状腺功能和男性同性恋之间所存在的联系。
Sanders等人表示,他们此项寻找复杂遗传特征的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规模较小,且样本集中在欧洲后裔人群中,这些都是研究的局限点。他们还称,虽然实验中最明显的两个关联提供了在染色体13和14上相关基因有意思、甚至可能与遗传特征相关的例证,但是潜在联系仍停留在假设层面。(张章)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