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消费领域中老年消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但老年消费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引导老年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防范侵权,本版今日特选编几个老年人在保健食品消费中的典型案例,供消费者参考。

类型一:广告中设陷阱
  案例1:张先生84岁,因年高患有耳聋,急切想回到有声世界。某报广告介绍了一本书,该书宣称:耳鸣耳聋一服药根治,无论什么性质的耳聋,3个月保证彻底治好。张先生根据报纸上的联系方式联系到了销售人员。销售人员保证治不好可以退款。由于治病心切,张先生相信了销售人员的话,先后花3975元买了3个月的药,结果却没有一点效果。事后,张先生找销售人员要求退款遭拒,销售人员不承认有退款承诺。
  提醒:面对带有“根治”“彻底治好”等字眼的广告,老年朋友一定要当心。造成耳聋的原因有很多,患者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疗,多听取医生的意见,根据医嘱有针对性地安排治疗。
  案例2:杨先生82岁,是一名离休干部,34岁时发现高血压,此后就间断性地吃药。近几年,他的失眠问题越来越严重。杨先生在电视上看到××降压片的广告,觉着终于有高血压病的克星了。他抱着很大的希望,买了4盒,但吃了一个半月没有任何效果。杨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广告中的“当天吃香睡好,3天血压下降,15天血压正常、动脉硬化好转”等宣传,全是吹牛。
  提醒:高血压作为一种老年常见病,最正确的治疗方法是遵医嘱按时服药,平时注意养成“低盐、清淡”的饮食习惯。
  案例3:居住在吉林××养老院的一群八九十岁的老人写信到消协投诉,称她们在某电视台看到一则推销热能裤的广告,宣称该热能裤是利用火山岩磁力碳高新技术生产的,冬季雪天穿上在外面骑自行车能保持28摄氏度,对老年寒腿、关节炎最适合。她们订购穿在身上后才发现所谓的“热能裤”并非像广告宣传的那样,冬天穿上此裤,外面还要加一条棉裤才行,而且质量很差,没穿几天就坏了。
  提醒:老年人有病要去正规医院就诊,对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医院去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保健品对治疗某些疾病有一定的辅助和补充能量作用,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
  (案例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

类型二:“养生课”上“有料”
  案例:重庆市永川区的58岁消费者张女士,通过朋友介绍到某地参加××寺庙举办的“第二届身心灵自然疗愈7天之旅”活动。该活动以关心老年人的健康为由,在寺庙开展为期7天的自然疗愈,并在现场向学员们推销保健品。消费者在报名前交纳200元押金,主要活动是听授课老师讲解养生知识,食宿均在寺庙,并按寺庙规定的食谱就餐。用餐完毕后,绕着寺庙快速行走,保持沉默,快速行走一个小时后,进入收功环节,用力拍手、肩颈、腰椎等部位,高喊“完美生活,完美健康”的口号。若无违规,七天结业后将返还押金。
  授课老师现场宣讲,称“生病,是一种假象,是你的心理在作祟,其实根本没有病,像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都不需要吃药,完全可以在7天里通过以上方法治愈”。张女士患有胃下垂病,医生告诫她不能运动,饭后要休息,而授课老师告知张女士不能吃药,要快速行走。张女士因个人身体情况,无法全程参加规定的活动而遭到授课老师训斥,并要求她当着全体学员面上台认错。张女士认为这是对其人格的侮辱,向当地消委会投诉,要求退还押金。
  经查,此次活动的组织者是××寺庙,所有押金由寺庙方收取。绵阳某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寺庙方邀请嘉宾,负责为学员进行健康咨询讲解,并在培训中高价推销野生灵芝茶、眼药水、排毒饼干等保健品。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老年人居多,授课老师现场宣讲的内容涉嫌虚假宣传。
  提醒:有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要相信真科学,切勿听信伪科学或对保健产品夸大功效虚假宣传的不实说辞,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案例来自媒体公开报道)

类型三:聚会式销售
  案例:2016年7月,四川省石棉县消委会接到消费者代表投诉,称经营者彭某在其经营场所每天举办3场聚会,每场参与人数300余人,已连续开展13天。聚会向参会老年消费者播放片子,宣讲其销售的L牌软胶囊保健食品。宣讲内容包含“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的广告,声称保健食品具有预防和治疗癌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药用功效,诱使60余人共花费12万元购买L牌软胶囊。其中47名消费者有退货意愿,与经营者协商退货未果,遂委托代表到石棉县消委会投诉,要求退货。
  提醒:本案例是采用聚会式方式向消费者推销保健品的典型案例,经营者利用消费者追求健康、治疗疾病的心理,夸大保健品功效,诱使消费者上当受骗。广大消费者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念,正确购买保健产品,提高辨假识假的能力。
  (案例来自四川省石棉县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类型四:电视购物代收货款
  案例:2015年4月中旬至8月20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82岁的消费者李某通过电视购物广告购买了价值6200元的治疗糖尿病药品,货到付款后,发现收到的是不具有糖尿病治疗功效的保健食品。消费者与经营者联系协商退货事宜,经营者声称若无效果可以加钱置换其他货品,又以此种方式连续欺骗消费者5次,骗取金额合计高达11360元。消费者通过电视购物广告提供的地址只身前往北京寻找经营者,一无所获。
  提醒:老年消费者不能盲目相信宣传资料和经营者的口头承诺,对通过异地邮购方式选购产品应当谨慎,要核实相关产品信息和经营者有效的联系方式,防止造成财产损失。
  (案例来自四川省凉山州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类型五:假冒名医坑骗
  案例:广东省江门市消费者钱老伯2016年11月应邀参加××生物有限公司组织的老人茶话会。活动中,钱老伯被自称是国家级老中医的“医生”诊断出患有肾中毒、肝上火等症状,“医生”告诫他需及时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钱老伯被检查结果吓坏了,“医生”乘机推荐其购买保健品——熊之源牌“熊胆汁”,称服用后既养生又具有保肝、护肝、利胆溶石等作用,能治百病。在对方的游说下,钱老伯花了74580元买了5盒。回家后,钱老伯因怀疑产品功效打电话要求退货,遭对方拒绝。
  提醒:老年人要理性对待商家的促销活动,应根据自身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要盲目跟风或轻信街头巷尾来历不明的讲座及产品推销,谨防不法商家以免费试用、赠送产品等伎俩诱骗消费。
  (案例来自广东省江门市消费者委员会)

类型六:恐吓式推销
  案例:82岁的吴先生,2014年做了脑部手术后,身体状况一直欠佳。经老同事介绍,在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陆续购买了多种不同名目的产品。2015年12月17日,该公司销售员再次以恐吓的方式向吴先生推销产品:“脑室闭合不全、脑瘫痪、脑休克、脑部动脉血管出现破裂,不预防就会脑死亡、脑痴呆。医院治不好,我们能治好。”在对方的一连串攻势之下,老人家言听计从地购买了该公司的产品55瓶,共计金额24.5万元,平均每瓶4454元。2016年年初,吴先生去医院做全身复查,主治医生称不必食用任何保健品。吴先生意识到被骗,多次和该公司人员沟通,要求退还所有保健品费用,皆无果。
  提醒:此案例经多方努力,于2017年“3·15”期间作为典型案例在媒体播出。迫于各种压力,经营者主动联系消费者退回20万元费用。该案例再次反映了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在消费领域尤其是保健品领域,仍面临诸多风险隐患,保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仍然任重道远。
  (案例来自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