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助你赶走“秋乏”
有道是:春困秋乏,随着秋季来临,“秋乏”的现象在很多老年人中很普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的身体大量出汗造成了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加重,人的身体处于过度消耗阶段。夏去秋来,气候由炎热变得凉爽宜人,人体出汗也明显减少,人的机体进入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阶段,水盐代谢开始恢复平衡,人的心血管系统的负担也得到缓解,消化系统功能也日渐正常,然而此时人们的身体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疲惫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秋乏”。其实这是不同季节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秋乏现象会自然而然地消除。
其实可以通过合理饮食也有助于赶走 “秋乏”,包括以下五点:
补充蛋白质。“秋乏”与蛋白质缺少、体内环境偏酸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增加蛋白质的摄入,进食鱼类、鸡肉、鸡蛋、猪肝、牛奶、花生、豆制品等,可以防止“秋乏”。
饮食补钾。缺钾会使人疲倦无力,因此在夏季应注意补充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如苋菜、黄豆和柑橘等。
多食碱性食物。碱性食物能够中和体内的酸性代谢产物,消除疲劳感。每天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明显改善“秋乏”。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酸碱性并不是依据食物的口味决定的,有的食物吃起来是酸的,经过体内代谢却是碱性的。常见弱碱性食物有红豆、甘蓝菜、洋葱、萝卜、苹果、豆腐等;中碱性食物有萝卜干、大豆、橘子、番瓜、草莓、蛋白、柠檬、红萝卜、番茄、香蕉、菠菜等;强碱性食物包括葡萄、葡萄酒、茶叶、海带等。
增加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是很好的清醒剂。胡萝卜、韭菜、马铃薯、大白菜、柑橘等富含维生素,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菜如胡萝卜、青椒、南瓜、番茄、芹菜等,对恢复精力、消除“秋乏”很有好处。
饮食补锌。海产品如海带、紫菜,含有丰富的锌,每周可进食1至2次。(据《生命时报》)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的日子,也是一年中气温最高而且最潮湿、闷热的日子。末伏是由热转寒的过渡阶段,也是养阴补肾的好时机,末伏这样养生,降住秋老虎。
饮食:可吃烙饼摊鸡蛋
进入末伏,难熬的伏天进入尾声,天气开始转凉,这个时节再大汗淋漓地吃“热汤面”就容易着凉了。因此,对于过去的百姓来说,夏日里能吃到烙饼摊鸡蛋可谓美味享受,同时也带有欢送伏天离去的意思。简单方便的烙饼成为受欢迎的食物。在饺子、面条、烙饼这三种面食当中,以烙饼的烹调方式最好。因为烙饼不需要水煮,也不需要过水,各种可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损失最小。
穴位:循经按穴护脾胃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在这个时节,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种下病根。中医讲 “湿气通于脾”,所以健脾也是末伏养生的重要环节。末伏时节养护脾胃,可按摩丰隆、足三里、脾俞三个穴位,每天各按100次,能够化湿、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
起居:吹空调避开敏感部位
末伏时白天温度仍较高,但早晚气温则明显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加。进入末伏时,取凉须有节制,切忌猛吹空调、过食冷饮,以免损伤脾胃阳气,不利于健康。空调病的一些防范措施仍需注意,切忌盲目贪凉,空调可设定在25℃至26℃为宜,更不可对着直吹,如果体内抵抗力强,外界致病因素就难侵入,每个人要结合自身体质状况调整。比如:有些男士晚上睡觉习惯赤膊,爱美女士喜欢穿热裤、短裙、凉鞋等,天气转凉会建议他们及时增减衣物保暖,但今年如此炎热,对于体质较差的人自然还是不提倡,但如果自身体质条件允许的话,可适当继续一阵,但前提还是把握好“度”,如:空调环境下不建议赤膊或穿热裤、短裙等,要保护好敏感部位,如:肚脐、脚等不要受凉,避免寒气由此侵入人体。
防病:规律作息很重要
末伏的闷热天气极易引起胸闷、气短,心脑血管病人要注意加强保健,多喝水,多吃苦瓜、冬瓜、绿豆汤等去湿、清热的食物,忌油腻辛辣燥热之物。另外,规律作息也很重要,如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末伏时期的感冒是典型的暑天感冒,俗称 “热伤风”。一般起病急,症状也比一般感冒重。从中医角度讲,这是因为伏天气温高,机体能量消耗大,加上食欲不振,致使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不少市民头伏、中伏都没被暑热击倒,但末伏时却撑不住了,主要和前段时间抵抗力透支过多、最近疏于保健有关。建议市民适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另外,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空调温度在26℃较为合适。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