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1970-01-01 08:00 | 编辑 :中华养生网 | 来源:

(原标题:老人保健品为何“不差钱”?)

老人买保健品为何“不差钱”?



  

四分之三受访者认为老人易被养生保健类骗局迷惑
  “有一阵子,我妈每天打电话给我,劝我购买朋友推荐给她的一种保健品。”70后王秀婷在北京做餐饮生意,母亲独自生活在辽宁老家。在母亲的“强烈要求”下,王秀婷购买过一盒号称能祛湿排毒、预防百病的“保健品”。“打开包装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母亲是被人骗了”。该保健品不仅包装简陋,连说明书也写得含糊不清。
  在北京做行政工作的陈益宁(化名)曾因父母的上当受骗而备受困扰。陈益宁的父亲“投资”了一款虚假理财产品“云数贸”,并时常向陈益宁转发相关的虚假报道。“这些虚假报道用词夸张、情绪激烈,故意用互联网+电商创新创业等专业名词迷惑老人”。通过网络查询,陈益宁发现,“云数贸”早在2013年9月就被公安部公布为十大典型传销案例。“即使看了公安部的公告,我父亲依然不相信自己受了骗”。
  本次调查中,63.4%的受访者家中曾有老人被骗,其中14.7%曾多次被骗,48.7%有过偶尔几次。仅36.6%的受访者家中未曾有老人被骗。
  与此同时,77.9%的受访者会担心父母或祖辈被骗。
  生活中,74.6%的受访者觉得老年人最常被养生保健类骗局所迷惑。其他类别依次有:投资理财(50.6%)、祛病消灾(42.0% )、假钱币(28.0% )、旅游购物(26.4%)、金银首饰(24.5%)、亲友求救(21.4%)、古玩字画(19.9%)、彩票中奖(18.8%)、慈善捐款(14.6%)、高薪工作(5.7%)和出版发表(4.6%)等。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常务副院长朱红文表示,一方面,以社会结构变化为代表的社会变革正在加快,很多老年人此前居住在农村,处在信息较为封闭、社会结构较为简单的环境中,这种长期稳定的、单位制的、城乡分割的生活方式,使得不少老年人无法适应当下剧烈的社会变革。“另一方面,现代技术的变化也十分迅速,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老年人在识记和知识更新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无法紧跟新技术的变化”。因此,在知识脱节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老年人在客观上更容易受到欺骗。
超七成受访者认为是对健康问题敏感
  70.8%的受访者认为是对健康问题较为敏感,担心生病或急于治病;48.9%的受访者认为是知识更新不够,接受新事物能力下降;47.8%的受访者认为是爱占小便宜;43.2%的受访者认为是获取信息渠道单一,信息不对称;42.9%的受访者认为是骗子手段花样太多;29.8%的受访者认为是出于对“困难亲友”、弱势群体的同情心;26.7%的受访者认为是老年人期待被关注、被关心;22.7%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老年人生活太孤独。
  此外,据另一项调查显示,老人消费被骗调中,购买保健品遭遇消费陷阱的比例位列首位。
  在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方面,近四成的老人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广告影响而产生购买行为;其次,老人在购买贵重物品时会多方搜集信息,但仍会因为价格诱惑、广告吸引、商家促销、销售热情及周边人影响等因素,而产生购买;最后,购物形式方面,多数老年人愿意接受会员制、消费返利、预付储值卡等形式,在理解不深的情况下,容易被不良商家利用,陷入消费陷阱。调查中,超两成的老年人有过保健产品消费,而绝大多数老人购买保健品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本身无法辨别产品效果。
  其次,保健品知识匮乏,对保健品认知存在误区。约两成的老年人认为保健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药品,甚至个别老人认为保健品完全可以取代药品;在治疗效果上,接近两成老年人认为保健品有辅助治疗效果,还有部分老年人认为保健品可以治疗疾病。
预防老人被忽悠
  还需多沟通
  62.7%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要多与老人沟通,消除沟通障碍;59.5%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要教会老人分辨谣言、骗局的方法;49.8%的受访者认为年轻人要多花时间陪伴老人;44.9%的受访者建议定期带老人体检,减轻老人对健康的焦虑;39.8%的受访者希望公安部门加大对各类诈骗团伙的打击力度;30.7%的受访者希望整个社会加强对老年群体的关注;27.6%的受访者建议加强网络谣言监管,及时辟谣;27.6%的受访者建议媒体加强针对老年群体的防骗宣传;22.1%的受访者建议帮老人找点事做,如参加社区活动、上老年大学等。朱红文认为,一方面,年轻人不仅要将新的技术变化、常见的骗局形式告知老人,也要尽可能地给老人更多心理上的慰藉;另一方面,不同层面的社会组织也应为老年人生活提供更多的知识指导和情感关怀,帮助老年人完成“再社会化”的过程。“此外,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多地面向老年群体提供技术支持,也是未来值得关注的方向”。相关链接
  教您识破保健品“骗局”
  骗局一:“专家”义诊,免费讲座。通过免费体检,无中生有或夸大健康隐患,达到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的目的。
  骗局二:大肆宣传疗效。商贩着重宣传保健品的治疗作用,但实际上,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
  骗局三:“包治百病”。宣传产品神乎其神,能“包治百病”。
  骗局四:“解决医学难题”。抓住购买者急于治病、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谎称保健品能治愈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
  骗局五: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旗号,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保健商品。
  骗局六:“免费旅游”“赠送体检”。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七:以“陪聊”搞感情促销。热情招呼老人尤其是独居老人,然后上门“陪聊”,还帮忙做家务,取得信任后,推销高价保健产品。
  骗局八:步步设套,最后“走人”。第一天办免费讲座,还送礼品;第二天推销低价物品,并称可先试用,不满意退货退钱;第三天如约退货退钱,再推销另一款高价物品,仍承诺退款;第四天人走楼空。
  骗局九:“买保健品能发财”。谎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购买产品不仅可获境外旅游等丰厚赠品,还能获得厂家的原始股,投资利润巨大。 (本报综合)

(原标题:老人买保健品为何“不差钱”?)

netease

中华养生网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养生专题

栏目排行

  • 常识
  • 饮食
  • 运动
  • 中医
  • 保健
明星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