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片、蛋白质粉、鱼油……现代人热衷于食用各种能快速补充人体营养成分的补品。但,这就是真正的养生么?即日起,万家热线倍受网友喜爱的《养生汇》栏目全新改版,将每周推出原创视频访谈《大家养生》,邀请洞悉养生套路的“大家”,为您解析如何养生。
本期访谈主题:中医文化才是营养学鼻祖
访谈专家:陈超
“大家”推介:陈超,安徽佑家健康管理学院创始人、合肥市营养学会副秘书长,专业医学背景,从事营养教学、营养指导与配餐7年,与省内知名中医专家潜心研发现代营养与中医体质养生相结合营养配餐模式,擅长孕产妇、减肥及慢性疾病人群营养配餐。
精彩访谈:
编辑:怎样去理解“营养”这个概念?
陈超:营养对人体来说,就是必须的养料。人体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发展成胚胎,再到胎儿,到成人,在这个生命变化过程中,其需要的营养素,比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还有人体不可缺少的水。
所以说,营养,就是在我们身体每一个发育关节,补充或者满足我们需要的营养物质。
现在谈营养,更多的是谈健康管理概念,而不是把营养单一的拿出来,营养在人的健康上占比是50%到60%,还受到遗传、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医疗因素影响。
编辑:中医文化是营养学的鼻祖?
陈超:中医的起源比较早,中医的养生和保健的体系也比较早。
中医思想和中医养生文化,在几千年前就告诉人们如何防病。在《黄帝内经》的《素问》章节,着重讲的就是告诉人们如何防病,所谓“不治己病治未病”,医生不是在别人生病之后帮人治病,而是告知人们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这就是最早的营养预防思想。
中医还提出了十二经络养生法,人体有十二种经络,不同的经络对应的也有不同的时间,对应了不同的养生方法。还有体质调理,中医提出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有阴虚的体质,有阳虚的体质,中医讲求的是辩证的养生方法。
我们讲营养、讲健康,更多的是预防,西方的医学发展就这么长时间,按成体系来说,中医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西方就比较零散,成体系也就大几百年。
编辑:中医养生和西方营养学各自的优势在哪里?
陈超:中医的优势在于它整体的哲学观,中医把人和自然和社会、和周围的人群相互统一、相互联系,这做的比较好。比如中医讲到人的营养平衡,人在阴阳平衡的时候是最健康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平和体质。
中医有句话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和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来“合理膳食,限量运动,戒烟戒酒,心理平衡”含义相近,(中医)这句话就是后者最早的精髓,中医很早就提出了这些话,也形成了体系,《黄帝内经》就是最好的证据。
但是西方营养学的研究,更注重对小分子物质的研究,比如营养素,包括内围营养素和植物性化学物质(花青素、番茄素等),现代化的提纯手段,把植物中间的人很难通过传统饮食摄取的元素,通过提纯浓缩,做成营养更充足的膳食补充剂,这是它的优势所在。还有包括它对人体生理的研究和营养素的关系,包括病理和营养素的关系。
编辑:中医养生概念近年发展趋势如何?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是否会被西方营养学完全取代?
陈超:(近代)中医刚开始被排斥了,有段时间要把中医废除掉,当时西方的思想和科学进来的很多,就提出了中医的西医化,后来发现这个观点是不对的。中医更多的是经验医学,是对经过几千年的实战临床案例的总结,中医需要的是中医现代化。
中医养生不会被西方营养学取代。中医养生和西方营养学,是取长补短的,相互融合,殊途同归,最终瞄准的方向是将人体看做整体,来调整人体的整个状态。
现在国外的自然医学也会学一些中医的知识,包括中医的经络养生、刮痧、推拿、拔罐、针灸在国外非常受欢迎,一些中医养生的草药,国外也通过提纯方式去做研究,像黄芪、灵芝、虫草,所以中医的这些东西不会被西方医学取代,最终是相互融合和取长补短。(文/王顺 视频/张泽淮)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