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今年的主题是“向可持续和有弹性的社会转型”。在今年的残疾人日期间,一个叫“让我的照片绕地球一圈——救助儿童会全纳教育‘筑梦’影展”引起我的注意。展览组织方救助儿童会希望通过这个独特的影展让更多人了解全纳(融合)教育,发现每个孩子的无限潜能,也希望借此展览能让更多人关心残障儿童的福祉。
深入了解影展缘由,我们发现,这是来自云南的一个残障儿童遥远并且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他的梦想被公益机构重视,并在国际残疾人日迅速启动——这犹如冬日里的一杯暖茶,一直暖到心窝。
北京的影展展出了偏远山区孩子们(含残障儿童)的30余幅摄影作品。作品内容质朴有趣,有“老师在草地上刷手机被学生抓拍”、有“父亲养的肥猪长大了,父亲抱着猪喜笑颜开”、有“不羁少年叼着一朵小花晒表情”、也有“外婆在山上放羊时候的悠然自乐”……当孩子们的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时,全场惊呼,“这么充满乡土韵味的作品居然出自孩子之手,太棒了,希望全世界友人都能看到”;“根本看不出这些照片出自残障孩子之手,残障孩子和普通孩子不应该被区别对待”。
就影展而言,如何“让我的照片绕地球一圈”,救助儿童会发出呼吁,期望全国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策展人,画廊、咖啡馆或者公共空间负责人等爱心人士,提供免费的场地或者对接资源来参与这一筑梦行动。希望通过这个独特的影展让更多人了解全纳(融合)教育,发现每个孩子的潜能。真正使得“让我的照片绕地球一圈”,让大家来关注残障儿童这一群体。
“让我的照片绕地球一圈”不仅仅是一个圆梦行动,更是一个需要公众积极参与的爱心接力。残疾人是一个特性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社会群体。就儿童而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6-14岁应入学残疾儿童27万人,残疾儿童在生活、入学方面,一直存在比较大的困难。这其中既有家长对残疾儿童学习重视程度不够的原因,也有残疾儿童生活不能自理而无法上学的原因,同时,不少教育机构尚不具备接收残疾儿童的条件也是原因之一,
一直以来,让残疾儿童享受优质的教育也是我们的期待。1994年,全纳教育的概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其内涵在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无排斥、无歧视的教育。所谓“全纳教育”,是指在一切可能情况下,所有儿童应一起学习,而不论他们有何种差异,针对特殊需要儿童,需要通过建立专业化干预支持体系确保他们能够在普通教育系统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
面对这样的一种变革,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应该创造出一种全纳的氛围,让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都有充分的保障。残障人士既是变革的受益者,也是变革的推动者。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帮助他们完成基本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具有自强自立的能力。关爱残疾儿童,让残疾儿童享受更好的教育,我们一起为他们铸就全纳教育梦。
“让我的照片绕地球一圈”,在圆梦的路上,愿残障孩子和健全孩子一样,普通但不特殊。(权 敬)
+1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