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直、许叔微、滑寿、吴尚先,提起这几个名字,熟悉中医流派的人都肃然起敬,这几位都是出自扬州的古代名医。近日,依这几位扬州名医画像创作而成的扬州首座名医群雕像,在唐子城西华门附近扬州国医养生院落成,成为一座新的人文景观。
名医雕塑群安装到位
增添地标性人文新景观
扬州国医养生院位于唐子城西华门附近,是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和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合作共建的中医药养生(扬州)示范基地。该项目是利用旧厂房和办公楼改造,分为国医书院、国医诊堂、国医沙龙和神农草园四个部分。
记者在现场看到,经过施工人员的安装,陈直、滑寿、许叔微、吴尚先的群雕像已安装到位,成为扬州国医养生院的一大亮点和地标性人文景观。
“整座雕塑高4米,宽6.5米,这是扬州首座刻画名医的群雕。”群雕创作者—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专业教师、资深雕塑家程佳德告诉记者,扬州名医雕塑群竖立在神农草园内。神农草园是联系南北建筑群的禅意养生景观,园内设置有太极健身广场等景观节点,这组群雕就屹立在太极健身广场南侧。
创作过程几易其稿
象征扬州医学史的丰碑
谈及群雕的创意,程佳德告诉记者,雕塑创意是以山的伟岸雄浑为依托,人物以高浮雕、圆雕、浅浮雕形态来表现空间层次,人物服饰、表情、动态符合其时代特征,人物都是医学界的精英,为后世在医学领域疾病诊疗方面奠定了理论与实践的坚实基础。
“雕塑设计将人物与背景融为一体,象征扬州医学历史的一座丰碑,也是中华医学界的骄傲。”谈及创作过程中具体的细节,程佳德有感而发。
“这几位名医两位是宋代,一位是元明时期,一位是清朝,距今年代遥远,现存史料较少,这都为创作增添了难度。”程佳德告诉记者,这组群雕不同于一般的同时代人物群雕像,每个人物所处的年代不同,雕塑出来的人物神情、服饰都要符合名医所处的年代和名医的医学成就。
“比如清代名医吴尚先有着‘外治之宗’的美誉,擅长使用膏药,所以我们在雕塑时,就设计他正在碾药;陈直是宋代养生学家,其所著《养老奉亲书》对后世养生学影响很大,群雕刻画的就是手捧医书若有所思状。”程佳德介绍说,整个创作过程也是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泥稿,雕塑一个多月时间,4月中旬开始进行安装,近日全部安装到位。
四尊古代名医铜像
讲述四个中医典故
除了这组扬州名医群雕像之外,程佳德告诉记者,在神农草园内还有四处铜雕,主题分别是“李时珍:孝道与医者仁心”、“华佗:外科圣手”、“皇帝、岐伯问难:福祉万物生灵”、“张仲景:医圣诊治、传承”,都是围绕中国医学史上最为人知的名医皇帝、华佗、张仲景和李时珍四位名医创作而成。
“这4处铜像高约2.1米,每组铜雕都是以两三个人物为一组,以场景的形式讲述一个医学故事,让市民、游客可以从场景了解一段医学典故,在每组铜雕的下方都有名医的生平。” 记者 居小春
[链接]
扬州名医档案
陈直,北宋时医学家,在元丰年间(1078-1085)曾任泰州兴化(今江苏兴化市)县令,著作《养老奉亲书》,为我国现存较早的老年医学专著。该书继承《内经》、《黄帝阴符经》、《千金方》的养生防病思想,一度流传甚广。明清诸家的养生保健著作多征引该书的内容,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许叔微(约1079-1154)宋真州(今江苏仪征县)白沙人,自幼博览群书,尤精于医。建炎初,值真州战乱,疾疫大作,他遍历里门,无问贫富,为人治病送药,不受其值,活人甚多,绍兴二年中进士,后官至集贤院学士,故人们尊称为“许学士”。晚年取平生已试之方,写成《普济本事方》、《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等著作。
滑寿(约1304-1386),元代大医学家,祖籍襄城,后迁仪真(今仪征),对经络理论很有研究,著《十四经发挥》3卷,提出奇经八脉的任督二脉与其他奇经不同,应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而成为十四经,著有《读素问钞》、《诊家枢要》及《难经本义》等书。
吴尚先(1806-1886),清代医学家,专以简便廉验的膏药治病,医德高尚,无论童叟,有求必应,所著《理瀹骈文》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外治专著,对中医外治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理论探索,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的论断,被后世誉为“外治之宗”。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