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高金环 通讯员 刘伟程 黄煜 陈莹)临近年底,骗子们要冲“业绩”,于是瞄准老人,挖各种保健食品宣传陷阱,等着老人们打开荷包,吃亏上当。
昨日,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处负责人徐飞燕结合正在开展的全国食品、保健食品欺诈、虚假宣传整治工作,对保健食品宣传陷阱做“大起底”。
“药到病除”不可信“免费活动”为洗脑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声称治疗功效。”徐飞燕提醒市民,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往往夸大产品功效,声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如使用“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或者做“无效退款”、“无毒副作用”等承诺,严重欺骗、诱导消费者。
除了夸大功效,一些不法商家还利用访谈、讲座、采访、座谈会等形式为幌子,邀请一些假冒的专家、教授和老中医在现场进行“养生讲座”,顺便兜售保健食品。
徐飞燕提醒市民,不要贪图小便宜,因为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利用赠药、免费试用、发放小礼品、抽奖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参加其组织的促销活动。有些活动还会雇人现身说法,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给老年人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从而购买产品。
“权威证明”存虚构“专家义诊”有骗局
以医疗机构、学术机构等形象进行宣传的保健食品也不一定靠谱。
据徐飞燕介绍,一些非法保健食品广告利用医疗机构、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产品的功效作说明,以增强产品的权威性和说服力。还有一些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方面内容。
“有一些不法商家雇佣所谓的专家、教授为老年人开展免费专家体检或义诊,不少老年人受免费吸引从而进行体检或咨询。”徐飞燕说,体检后,“专家”、“教授”往往会告知老年人身体存在多种问题,需要及时购买产品治疗,不少老年人因此被诱骗购买了一堆无用处且不知真假的产品。
【链接】保健食品购买小贴士
消费者若需购买保健食品,应到信誉好、证照齐全的正规销售场所购买。
购买时除了要认准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外,还要仔细查看包装上厂名、厂址、联系电话、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并妥善保管购物发票和相关凭证。
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不要盲目通过会议销售、电话销售、免费试用等活动购买保健食品。
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以免延误病情。
保健食品小常识
①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②保健食品广告的内容应该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还应当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③消费者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查询保健食品及批准的广告内容。发现信息与批准的内容明显不符,请拨打12331进行投诉举报。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