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行业从只有健美操到规范的商业化运营,再到现在共享健身仓等新模式的出现,这个行业从不缺乏引人入胜的创业故事。一线城市成功创业者的故事被反复传颂,三线城市甚至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同样上演着相同的故事,而且更精彩。从这些平凡的创业者身上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体育产业的底色。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出伟大的事情,但我们可以带着伟大的爱去做一些小事,成千上万微不足道的创业者累加起来,就能产生我们想象不到的巨大影响。
██24岁,刚刚成为某外企白领的姗姗,自从来北京上大学就开始了锻炼,到现在已经有4年的健身史了。
“一开始我就是为了减肥,没想到现在成了生活方式。”更让她没想到的是,这4年间,她见证了中国健身房的巨大变化。
2013年刚来京时,姗姗眼里的健身房还比较单一,都是那种传统的健身房。“我甚至还因为在传统健身房办卡健身被骗过,老板卷款跑路了。”正是因为这样的不幸经历,让她成了超级猩猩的忠实用户。
超级猩猩健身房
“超级猩猩的团课很有特色,更重要的是,它是按次消费,我没有会员卡费上的顾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被骗过一次之后,姗姗就再也没踏入过传统健身房一步。
不过从个案就得出“传统健身房要被颠覆”的观点,对于传统健身房是不公平的。姗姗自己也觉得,相对于超级猩猩、共享健身仓等新鲜事物,传统健身房还是有一定优势。
“我肯定是个例,现在传统健身房还是大家最接受的一种形式,而且90后确实喜欢追求新鲜,没准哪天我就放弃超级猩猩去共享健身仓了。”姗姗笑称。
行业老兵
做健身是事业需要情怀
██ 追求新鲜的消费体验是消费者的权利,但从业者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健身行业变得更好。
1981年出生的李润波,目前在赛普健身学院担任维克多校区的教学总监。2003年踏入健身行业的他,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见证了行业的发展。
赛普健身学院
“我刚刚进入健身行业时,私教的概念甚至都不普及,那会儿只有健美,健身还没有被大众接受,”李润波笑着说,“当时如果家里大人聊天说孩子是健身教练,对方一定会反问:‘健身教练是什么?’”
2005年,李润波开始在大型商业化健身俱乐部工作,正式开始了他的私教生涯。“我在青鸟健身,在浩沙健身都干过,也是由于这些工作经历我认识了赛普健身的创始人林怀慎,并且后来成了赛普学院的讲师。”李润波所说的林怀慎,在健身圈里大家几乎都知道,他的创业故事非常有代表性。
李润波说:“最不容易的时候,我记得是2011年,我带了一期只有10个人的班,从这儿也能看出他创业早期真的十分艰苦。”
到了2013年,林怀慎想开设格斗类健身的课程,但是没有相关人才,他就把李润波挖来当全职讲师了。
“当时赛普的发展还处于萌芽期,但是林校长是个踏实的人,之前我们也有交情,我就过来了,除了林校长、林校长的爱人之外在当时我是第三个讲师。”作为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李润波的回忆中夹杂着非常多的感慨。
说起学员数量的变化,李润波非常自豪,说自己是见证者。“2013年到2014年,每一期学员从十多个涨到了三、四十个,2017年最多时达到了400多个,这还是一个校区的学员数,”据李润波透露,赛普健身现在有四个校区,2017年的学员数比2016年又翻了一番,“这从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了健身产业现在仍处在高速发展的道路上。”
不过在李润波看来,这个行业的兴起有资本逐利的因素在里面。“随着大家健身意识的增强,健身行业成了风口,很多人进入这个行业纯粹是为了盈利,并没有为行业带来价值,也不是想帮助大众强健体魄。”他认为,做健身行业,不管是创业者还是健身教练,必须有情怀,必须拿健身当成事业来做,才能让人们认可。
逐利性的表现之一,就是现在健身教练对待健身会员的态度。李润波认为教练们现在过于关注销售了。
“我们不是排斥销售,因为这种沟通是必要的,是把一个大众不太了解的东西告诉他们并让他们接受,但是现在很多教练只关注销售和自己的提成反而荒废了业务,这是不可取的。”李润波非常看不惯这种现状,这也让他在针对教练的教学工作中加入了平衡销售与专业技能的元素。
“我们现在培训健身教练,专业技能大约占八成,沟通技巧只占两成。”作为赛普健身的教学总监,李润波希望学生能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子,更注重实际应用,做到毕业后即能上岗。
“我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在专业素养上、服务上都让人认可,我们培训的教练在工作中能够用正能量影响他人,帮助大众获得健康,这是我最大的心愿。”李润波说。
最近一二年,一种有别于传统健身房的新型健身模式共享健身仓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并对传统健身模式形成了一定冲击,但李润波认为共享健身仓属于概念大于实质。
共享健身仓
“健身,社交是核心诉求之一,共享健身仓四、五平米这么大个地方,自己在那儿闷头练,社交诉求得不到满足,另外,共享健身仓没有教练,服务怎么保证?”李润波说。
创业新人
开一家健身俱乐部是我的梦想
██河北省高碑店市的创业者褚健康也认为共享健身仓不值一提,至少对他现有的业务不会造成冲击。
“这种新生事物在一线城市可能会对传统健身房有所冲击,但是到了我们当地,根本发展不起来。”褚健康始终认为传统健身房还是权威。
2014年,褚健康从北京浩沙健身辞职回家创业,开设了“极限健身”,用他的话说,“我的梦想就是有一家属于自己的俱乐部。”
但真正的原因是褚健康看好这个市场,因为它能盈利;第二是他希望给当地乡亲们带来健康,“毕竟健身还是个挺阳光挺积极的事儿。”
据褚健康介绍,2014年高碑店这个县级市仅有两家健身房。虽然在当地创业,成本不高,但是褚健康在创业初期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