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天津全运会在全运史上第一次设置19个大项的群众体育比赛项目,这种变化是中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结果。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前12届全运会为何没有设立群众体育比赛项目,而到了天津举办第13届全运会时,却设立了群众体育比赛项目?答案是:中国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了新的需求,而代表着国内最高运动水平的综合竞技平台——全运会,也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及时做出了赛事改变,让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赛事改革带来的红利,这也是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相融合的体现。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体育人口占7至70岁总人口的33.9%,有60.7%的城市居民日常能到各类体育俱乐部参加健身活动。全国现有各类体育场馆61.6万个,绝大多数公共体育场馆已面向社会开放,各城市社区、公园广场以及居民聚居地段,普遍设立了便民的健身场所,并配置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器械和设施。以北京为例,所有社区和乡镇街道都建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全民健身设施。如今,人们的健身需求已经从被动变为主动,还增加了许多新兴的健身项目和方式,人们的健康生活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运动成就健康,健身创造和谐社会的效果开始逐步显现,此时第13届全运会增设群众体育比赛项目,就是人们主动健身需求达到一个峰值且健身思维变化的反应。
奥运之城助推健身上台阶
从第13届全运会向群众体育开放,其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鼓励、推动全民参与,让更多的普通群众走上全运赛场展现风采,以此体现“全民全运”、“全运惠民”的全运新理念。在天津全运会上,北京群众体育也显示了多年的发展成果,群众参赛运动队斩获了12金、16银、6铜,共获得奖牌34枚,位列全国第二,这份成绩单既是作为奥运之城的北京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成果的集中绽放,也是中国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北京在成功举办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后,留下了许多优秀健身指导团队和工作人员,同时也掀起了北京市民的健身热潮。两年一届的北京市体育节和每年举办的体育大会等活动,让北京健身活动变得既规范又科学,形成了相当可观的规模。一区一品的健身项目建设,也让不同城区,尤其是远郊区都能根据自身特点,设立不同的健身特色项目,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同时也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健身效果。
北京市采取的购买服务培训体育指导员战略,让全市体育生活化进社区成为现实,并且涌现出东城区“奥林匹克体育生活化社区”这一全国典范。随着北京筹备和举办2022年冬奥会,北京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座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奥运之城,这一荣誉必将推动北京全民健身事业再登一个新台阶。
时尚多元丰富多彩
当全民健身成为一种常态化后,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了体育的魅力,并加入健身行列,这也是群众体育进入天津全运会的后期效应。如今的全民健身已不仅仅是广场舞、太极拳、柔力操等传统项目,而是呈现出多元文化和时尚文化的特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2014年在南京举办青奥会时,就倡议设立了一些新兴时尚项目,其中包括滑板、攀岩、轮滑等项目,主要群体就是针对青少年,希望未来的群众体育能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参与。
从这次天津全运会上的群众体育项目看,既有国际象棋、围棋、太极、健身气功、桥牌、航空模型等传统的项目,也有攀岩、滑板、轮滑等青少年喜爱的极限运动项目。其中全运会轮滑决赛、滑板碗池项目女子冠军就是来自北京的群众参赛选手杨浠鐶。她是一个“辣妈”,平时照顾孩子,一有空闲就和丈夫一起玩滑板。
2020年东京奥运会增加了一些项目,其中包括冲浪、滑板、攀岩,这些项目很容易吸引更多追求时尚的青年人参与,这也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思路。这次全运会首次纳入群众体育比赛项目,等于也在为东京奥运会发现和培养人才。
全民健身也在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目标逐步有序推进,全国人民体育健身的意识普遍增强,据最新统计显示,每周增加一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达到7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了4.35亿,这两个数据支撑起的是国民身体素质水涨船高。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四位一体,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全民健身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对社会和谐、培养健康心态、养成公平诚信和规则意识等有明显提升作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两大国家战略的先后实施和对接,更有助于实现健康的个人、健康的家庭、健康的国家和民族的四大目标。”
与前12届全运会相比,今年在天津举行的第13届全运会,其特殊意义不仅是中国在竞技体育层面的“大阅兵”,更是体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和节点,它为中国体育开创了一个全民健身的新时代。
本报记者 孔宁 J087 制图吴薇 H114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