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有名的当属谯城区双沟镇的秦大园萝卜。眼下,正是萝卜收获季,秦大园王景山水萝卜种植基地里异常繁忙,因为口感好、知名度高,所以每天订单不断,这里的萝卜价格也赶上了水果。
秦大园王景山水萝卜收获现场,这里的萝卜按箱卖。
从双沟集向东行驶3公里,就到了秦大园萝卜种植基地。道路两侧,大棚林立,透过棚口,一块块翠绿划过眼底。十多名工人正在田间忙着采收、整理、包装,萝卜拔出来后,先祛泥、断缨,然后再放进包装箱内封口,大家有说有笑,空气中充斥着水萝卜的清香气息。
“抓紧时间,大家再辛苦些,一百箱马上就齐了。”对着棚内正在拔萝卜的工人喊话的是张芳,这块占地30余亩的秦大园萝卜种植基地,是她和老公王景山一同试种的。
记者注意到,每个纸箱上都印有“秦大园”字样,纸箱的容积并不大,每个纸箱中只能放12个萝卜左右,大约5.5公斤。为何要把萝卜都放进纸箱里,这是要发往哪里?看出了记者的疑问,张芳起身说:“我们的萝卜不按个卖,不按袋卖,更不按斤卖,只按箱卖,每箱30元,全部是订单销售。现在准备的100多箱就是市区一家酒店订购的,一会儿就会被运走。”
“是的,他们都是打电话订购,我的萝卜自从开始采收,订购电话就不断,价格也快赶上了水果,本地的一些单位、浴室、饭店等都不够供,更别说到市场上去卖了。”赶来装运的王景山也凑上来跟记者聊起来。他还告诉记者,当下,这里的萝卜成了送人最好的礼品,一些消费场所除了自食外,还会为顾客准备一些带走。
这里的萝卜也姓秦。
沏一壶好茶或斟一杯小酒,取一袋花生米,将萝卜切成条状,咬上一口,嘎吱作响,周身清爽。此情此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亳州一大怪,萝卜当成水果卖。”
据说,秦大园萝卜在清朝曾是贡品,至今仍赫赫有名。众所周知,唯秦大园村特殊土壤种出的萝卜才姓秦,王景山却不这么认为。“我这里的萝卜和秦大园的一样,青如碧玉,脆甜不辣,掉在地上,能摔几瓣。”王景山告诉记者,这里的萝卜虽然并非种在秦大园,但是也姓“秦”,因为,它是经过土壤测试后、按照秦大园萝卜的种植方法栽培的。
在此基础上,王景山还对萝卜的品相和品质进行了更新,使其口感更好,外形更漂亮。“你没发现吗,我的萝卜比较苗条,口感好的青色部分所占比例更大了,只有埋进土壤中的一小部分呈现白色。”王景山随手拔出一个萝卜指给记者看。
这种更新主要得益于前期种植和后期水肥管理的结果。“播种时控制好深度,避免二次用土覆盖,管理中要充分补充有机底肥和精缩型微量元素,后期多浇水。这样可以使萝卜的各项生理机能达到平衡,形成好的口感。”说起萝卜的栽培技巧,王景山滔滔不绝起来。
这里的萝卜有“钱”景。
原有的秦大园萝卜种植村由于各种原因,萝卜种植面积逐渐减少。加之村里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秦大园村就剩一些留守老人还在继续种植,且种植不集中,管理也难以跟上,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秦大园萝卜的名气由来已久,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如果仍按传统的种植模式发展,远远跟不上市场的需求。于是,王景山便在秦大园附近村庄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拿出30余亩用来发展秦大园萝卜种植基地。如今,王景山的萝卜种植面积约是整个秦大园村萝卜种植面积的三倍。
“明年,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因为,除了我本人会扩种外,许多在这里务工的农户也纷纷表示,要跟着我一起种植,把秦大园萝卜的品牌做得更响。”王景山说。
目前,王景山又为秦大园萝卜注册了商标,申请并通过了绿色产品认证。随着市场的慢慢推广和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秦大园萝卜的市场占有率将和它的知名度成正比。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