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至右(陈炳金、谢汉超、谈敬炘、谈湛梧)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75岁的中学退休老师谈湛梧,站在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村村口“中国诗歌小镇”的牌匾下,吟诵着李白的千古名篇。
去年12月20日,中国诗歌学会、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授予官圩镇“中国诗歌小镇”的称号,它也成为广东唯一获此殊荣的小镇。谈湛梧说,从那时起,他就决定在村里起诗社,教年轻人特别是小朋友写诗。在村委的支持下,谈湛梧还创办了诗歌刊物《金林有诗》,记录了很多农民诗人的诗歌。刚过去的暑假,来自珠三角和香港地区的小学生游学到了金林村,专门听谈湛梧讲诗歌。往日有些萧瑟的乡村,因此有了生气。
“起诗社、办诗刊,我就是想让这个‘诗歌小镇’名副其实。”谈湛梧说。
三亩薄田尤爱诗
有1700多年历史的金林村,现仍存有数座乾隆年间的大祠堂;祠堂门廊后,一泓溪水绕村而出。门廊左右,处处是诗和楹联,有些是今人吟咏金林村的美景,有些出自经典唐诗,字体俊美圆润。这些题刻书法,大部分出自金林村农民谈敬炘之手。
谈敬炘的屋子正对着溪水拐角处,屋外贴着一副对联“满目春光飞绿水,一室喜气溢春宵”。此处水流有一米多的落差,溪水漱石而过。屋内有三人在闲谈,分别是主人谈敬炘,金林村村主任谢汉超,村民陈炳金。谈湛梧介绍,他们四人都是金林村的诗歌创作者。
谢汉超说,金林村古名康州,原是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的封地,靖康之乱后,赵构称帝建立南宋,便改康州为德庆。谢汉超激情洋溢地背诵起赵构臣子岳飞的名篇《满江红》。谢汉超出生于1952年,初中文化,24岁时参军,因为打仗听力受损,后来复员务农,在村里当了村干部。55岁的陈炳金原是农民,改革开放后就下海经商,专门做柑橘生意。身居陋室的谈敬炘,日子过得很清贫。三亩田上种一些龙眼和粮食,他每年靠卖些龙眼,才赚1000多元。但谈敬炘却很豁达,“粮食不过是吃自己种的,这些钱交电费、换一点肉,足够。”
村民作诗互相应和
“村里的农民、特别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会写诗,其实并不奇怪。”谈湛梧说,吟诗作对、互为唱和曾是村中人家很久以来的传统,每逢节庆,老人们吟得几首好诗,就会差遣孙儿将诗文纸张送到同好的村民家中,同好看到诗作灵感乍现,写下作品应和。宗祠集中议事后,一班有雅好者往往聚一起,当场作诗点评。
谈湛梧爱诗,他自幼在金林村长大,1962年考入华南师范学院(今华师)中文系,此后在封开、德庆等多个中学担任语文老师,同时也是广东省作协会员,发表过诗集《吉岗河诗草》,还编纂了《金林教育史》和金林村志,“我比较喜欢创作的还是现代诗”。而大部分村里的诗人,习惯写的还是古体诗,老一辈诗人文学素养深厚,写对联手到擒来。
创诗刊获点赞
谈湛梧说,写诗的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出门打工,学生又对诗歌缺乏兴趣,诗词的基础和水平有限。
去年年底,南方诗歌节在德庆举行,当“中国诗歌小镇”的牌匾挂到金林村的村口时,谈湛梧有些焦虑,“金林村会让人们失望吗?如果村里只有老一辈人写诗,诗歌还是会消亡。”
在谈湛梧等人的建议下,金林村村委决定创办诗刊《金林有诗》。谈湛梧成为主编。诗刊第一期在2018年4月问世,刊载52篇诗歌,印数1000份。
谈湛梧将诗刊寄给中国诗歌学会会长黄怒波。黄怒波回信说:“让人眼前一亮,时代的气息、土地的厚重感、活泼的栏目形式……这一实际的文本证明‘中国诗歌小镇’的称号是实至名归的。”
日工作10小时帮农民改诗
在记者采访前不久,《金林有诗》的第二期面世了,共收入154首诗歌,诗人数量也增加到12人。
谈湛梧很兴奋,拿着一沓诗刊进村,见到人就塞上一本。村里的事务栏张贴着一则诗社启事,“年满10周岁、有一定文化知识、对学习创作诗歌有兴趣”都可参加。谈湛梧觉得目前年轻人的数量还不算多,特意将年龄要求降低。
自从当上诗刊主编,谈湛梧原本清闲的退休生活被彻底打乱了。每天早上9时前做完所有的事情,他便开始忙碌诗刊的工作。“投稿太多了,除了吃饭,就是在写诗和改诗,现在我每天要做10个小时以上。”
“绝大部分诗歌都要改。”谈湛梧说,五六十岁的农民诗人诗词水平并不高,“关键问题是没有意境,我改得很辛苦,尽管他们的思维运转得很快。”
不少农民诗人写的诗更像顺口溜。陈炳金写的都是五言、七言诗,对于平仄、对仗、韵脚的规矩,他并不明白。“心里想一句,嘴上便说一句。写诗更多是即兴发挥,题材主要是电视新闻,没什么采风的机会,像《红楼梦》里香菱那样学得痴迷的,倒真没有。”
教小朋友写诗不让诗歌断代
尽管困难重重,年逾古稀的谈湛梧仍然要将诗刊一直做下去,不让诗歌在村里的年轻人中断代。
为此,他去金林村小和官圩镇中心小学讲诗歌课,带中小学生采风。诗歌小镇渐渐成了官圩乃至德庆县的一张名片,当地在今年暑期组织了一场“万人游学之旅”,“不少珠三角和香港的小学生都因为‘诗歌小镇’的名头,来到我们村里,参观学习。”
其中,香港的一所小学来了数百名学生,参观谈家祠堂,并聆听谈湛梧讲了一堂诗歌鉴赏课:“我当时讲的是‘白日依山尽’这首诗,我告诉孩子们什么是诗歌的意境,什么是借景抒情,尽管时间很短,但香港来的孩子们听得很认真,我希望他们能体会到祖国悠久的诗歌文化。”
最近,金林村被评为了“2018‘中国农民丰收节’100个特色村庄。”谢汉超说,因为村里没有民宿和餐饮,“诗歌小镇”的名头暂还没有转化成经济效益,但还是有一些变化是可喜的。“自从诗刊创刊后,村里写诗的人越来越多了,民风也越来越淳厚了。”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