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南侧全民健身广场上市民正在乒乓球健身中。金路 摄
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冷热阴晴,每天早晨和傍晚,李万随、于建军、路冠朝、王刚、孟庆华、刘震、陈庆梅、闫清光、张常征等一帮中老年乒乓球爱好者都会聚集在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南侧的全民健身广场,银球飞舞,直至汗流浃背,经常引得经过的市民驻足观看,也让参战的青少年乒乓球爱好者连连赞叹。
湖畔健身场 舞球热汗淌
细心的市民发现,在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南侧的全民健身广场,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和傍晚,10个乒乓球台都会聚集众多中老年人,他们或年届不惑,或年过花甲,有的甚至年逾古稀。他们手握乒乓球拍,在乒乓球飞舞中汗流浃背,也享受着健康与快乐。
经常在此打球的张常征老先生告诉记者,三年来,打乒乓球带来的快乐和健身的理念,改变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打一场球,握一次手,就成了朋友,没有任何功利掺杂在里面,仅有场上的球技竞争和场下的互动与交流。博威乒乓球俱乐部馆长陈庆梅说:“一早一晚,广场上空气新鲜,球友多,我也喜欢来这里打球。这些年来,光在手机里存有联系方式的球友就有100多个。”
共同的爱好使这帮老年人成了知心朋友,很多人都因打球强健了体魄。这里,年龄最大的球友72岁。场上还常来打球的小孩子,鹤发老翁对阵青少年,煞有一番情趣!
谈起感受,大家都说全民健身广场中老年乒乓球运动之所以如此红红火火,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原东昌府工商分局退休干部于建军。球友李绍增说,于建军老师既是活动的发起者,也是运动设施的维护者。他不辞辛苦,认真征求大家的意见建议,对广场设施进行更新换代;带领运河乒乓球俱乐部管委会一班人,将全民健身广场搞得有声有色。
建乒球组织 众筹购球台
“年轻时就喜欢乒乓球,不过,在职时工作忙没太多时间打球。2009年离岗后,终于有时间打球、钓鱼了。”11月15日,于建军告诉聊城晚报记者,其经常到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南侧全民健身广场的乒乓球台打球。
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南侧全民健身广场乒乓球网逐渐风化,设施损毁严重,于建军和大家一起,随时修复设施。多年来,他手工缝制纱窗网做球网。2015年下半年,使用7年后的4个乒乓球台先后坏掉,球友们打球健身成了问题。在寻找各方解决问题无果的情况下,这些中老年球友一致同意众筹集资购买乒乓球台。2016年,中老年球友自发成立了聊城运河乒乓球俱乐部,并选举出管委会,推举于建军为会长。
“这个会长可不是什么官,而是为大家操心的。我还主管财务,设有账本,进出1分钱也须走凭证,定期公布账目。”于建军说,一年多来,大伙先后共集资2.4万元,购买了10个新乒乓球台;为方便捡球,花了近8000元制作了拦球网;为避免老年人打球摔倒,又先后花8000元请人对地面进行喷砂处理。目前,聊城运河乒乓球俱乐部会员达到160多人。
有了新的乒乓球台后,即便是在冬天,也有人天不亮就去热身,天亮后开始打球。
推广砂板乒乓球 积极组织参赛
2015年,砂板乒乓球以其没旋转、多回合、绿色环保在全国兴起。于建军抓住这个机会,担任快乐乒乓网·聊城站站长,在聊城宣传推广砂板乒乓球。他说,因为砂板球拍没旋转,缩小了球员的球技差异,非常适合中老年人健身。一年多时间,他在聊城发起7次砂板乒乓球比赛;自己或组队,到南京、上海、徐州、东营、德州、唐山等地参加了6次砂板选拔、大奖赛。于建军说,组织比赛需要请裁判、做奖牌、发纪念品等,都需要花钱。无论去哪里比赛,打完球坐夜车再回来,实在回不来,就花几十块钱住一晚宾馆,每次需要花七八百块钱。一年光玩乒乓球就花一万多块钱。
“热衷乒乓球健身,乐于奉献;让球友们有了乐呵的场所”,这是广场球友对于建军最基本的评价。正因如此,年逾花甲的于建军的球技不断提升,不仅参加本市的等级赛,在全国砂板大师分排名中,他也排在百余名的位置。还有,于建军打球是直板长胶,由于和全国乒乓球界接触比较多,还成为全国长胶大联盟山东聊城分会长,着力于组织联络长胶打法的球友,提高长胶这一乒乓球打法的水平。
每年的全市老年人乒乓球比赛,于建军都应邀组织东昌府区老年队参赛;组织球友参加市里的各项中老年乒乓球比赛。
“于建军老师都是年过花甲的人了,他能带着年老的和年少的在一块娱乐,这种精神非常不简单。”陈庆梅说,“他有才华,也有领导能力,尤其乐于奉献,不但自身参与乒乓球运动,还付出很多财力和精力,最值得大家尊重。”
“听,乒乒、乓乓。银球舞,热汗淌。蓝色球台,摆开战场。直板轰天雷,横握云飞扬。挥拍球如流星,回击紫电清霜。寒来暑往情不改,身轻体健乐无疆!”喜爱文学创作的于建军创作的[一七令]《乒乓球》,也许是对聊城中老年人乒乓球健身的最佳诠释。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