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电影论坛全体合影
11月16日,第十三届国际儿童电影论坛召开。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作为协作单位,参与了电影节及论坛。此次国际儿童电影论坛分三个单元展开,分别就儿童电影事业、儿童电影创作、儿童电影教育与研究三个主题进行现场讨论。
在论坛的第一个主题“儿童电影事业”中,我馆馆长孙向辉与好莱坞著名编剧菲利普·拉泽尼克、日本KINEKO国际儿童电影节主席田平美津夫、荷兰Cinekid儿童电影节前主席桑内特·纳耶等人进行了现场讨论。让我们快来看看孙馆长在发言中说了些什么吧!没准儿里面有你们一直关心的影展预告哟~
凡是做电影的,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会熟悉电影资料馆(Film Archive)这个机构,早在1938年,就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家庭——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ilm Archive),而它的第74届年会将于明年在捷克召开。和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电影资料馆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就是这块背板上的协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这是中国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的研究重地,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记录者。中国电影学派基础工程建设、中国电影史学年会、中国电影美学论坛、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都是我们的品牌研究活动。顺便做个小广告,研究中心每年都招收电影学研究生,也有博士进入我们的博士后工作站工作。
言归正传,儿童电影是我们所保存的浩瀚的电影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诸如《中国电影动画卷》分类专项编研也丰富了我们对中国电影历史的研究(831国产,551外国,1382部)。同时,我们也开展了多种儿童电影文化活动,其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是,坚持支持北京市在特色影院中设置儿童电影专场放映活动,三年来,在北京的两家影院共放映了600场儿童电影。同时,我们还通过校园网络、专家导引和我馆艺术影院配套,与北京市教委合作开发了优秀电影进校园项目。
但是,无须讳言,儿童电影的创作水平和市场表现,与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高速发展是脱节的。在当今儿童电影的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的链条中,我们很难看到环环相生的良性循环,更多显示的是处处捉襟见肘的现象。这里需要探讨的问题很多很多,按照组委会的安排,我把我们在中国艺术电影的推广实践经验推送给大家,希望对儿童电影工作者和研究者有所裨益。
几年前,艺术电影与现在的儿童电影处境非常相同,甚至远不如儿童电影,但可以说,中国艺术电影已经崛地而起。在这一进程中,中国电影资料馆发挥了为满足全国艺术电影迷影需求的带头作用。去年10月,我们发起组建了专门放映艺术电影的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目前已经在89个城市、318家影院签约464块幕,已经放映了50余部艺术电影。
可以说,与艺术电影一样,儿童电影急需自我提高、耐心呵护、认真经营。应该在坚持市场化的运营逻辑的同时,开辟一条兼顾教育的新型模式,而不是完全被置于市场竞争的丛林法则当中。艺术电影和儿童电影都不是市场上必然的弱者,但他们的强大不应该只被市场记录标记,而应更多地印刻在战略意义上。毋庸质疑,艺术电影对中国电影人才和创新能力的孕育,儿童电影对中国电影观众的养成,都决定着中国电影的未来。中国已经是电影大国,电影银幕数、观影人次都走向了世界第一,但是要成为电影强国,必须满足不同人群的观影需要,保护和发展好儿童电影和艺术电影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手段。
借此机会,我也要特别感谢我馆长期和临时为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工作的工作人员和研究生,他们是张震钦、连秀凤、王群、孙劲松、彭静宜、田艳茹、肖在悦、王昱,以及李镇等等。中国电影资料馆将继续关注、支持中国儿童电影事业的发展,并努力探索市场新模式,也希望我们的孩子们在人类优秀文化的沐浴下快乐、健康成长。
孙向辉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