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把散落的“珍珠”串成“绿项链”
今年上海将新添200公里绿道,向2020年完成1000公里的目标又进一步。记者日前从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办公室获悉,作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上海今年已完成113.2公里的绿道建设,占今年任务总量的56.6%,其中长宁、静安等14个区的绿道均在加紧建设,黄浦和闵行两区绿道建设已全部竣工。
社区绿道数量不断增多
绿道与普通的慢行步道、健身步道相比,最大的不同是被绿荫环抱。它能串联起城市已有的绿地、林地、公园,将原本散落在各处的“珍珠”,串成一根美丽的“绿项链”。
2016年,上海全面启动绿道建设,截至2017年末已建成400余公里,目前上海的绿道建设主要有以下亮点:
首先是外环绿道覆盖面积不断增加。上海市公共绿地建设事务中心副主任常炳华介绍,原来上海的外环附近仅有一条防护林带,市民无法进入踏青。2020年前,上海将建设总长112公里的外环绿道,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条件和硬件设施,将外环周边的防护林变为“走得进的休闲地”,整个绿道由慢行步道和沿线的景观绿化、林下栈道、设施景牌等构成,还将串联沿路桥梁和人文景观。“以后市民只要走进外环绿道,就可以散步、骑车、进行休闲娱乐活动,畅通无阻地玩上一整天。”常炳华说。
其次,在城市中心地段,社区绿道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上海今年将新增约40公里的社区绿道,分布在黄浦、静安、杨浦、普陀等区域。记者在上海首条社区绿道——东明路步道上看见,傍晚时分已有成群居民在附近漫步,这条绿道沿三林中学东校、金桂苑小区形成闭环,全长1300米、宽1.5米,铺着彩色沥青,一路绿化遮阴率大于90%。“以前路边高高低低的,现在的绿道平整多了,锻炼起来很舒服。晚上也有灯光,看得很清楚。”附近的居民欣慰地表示。
此外,原先绿道更多串联的是林地和小型公园,未来的绿道还将联结大型湿地公园和郊野公园,出了小区就能直接走进绿化丰茂的“天然氧吧”。例如,在沈杜公路南侧,绵延约5公里的绿道联结浦江镇大居和浦江郊野公园,市民可从大居中直接步行前往郊野公园,这也是上海首例直通郊野公园的绿道。
绿道建设更为“智能化”
如今,绿道品质建设正在不断“升级换代”,周边种植的花木数量变得更为丰富,五彩缤纷,化身片片“彩道”。漫步在普陀区真如镇的金鼎绿道,沿线樱花、梅花、玉兰、桃花、锦带等花丛绽放,形成特色植物片区,林下种植兰花三七、石蒜、大吴风草等耐荫开花地被,即便在寒冷冬日也能领略春日的盎然生机。在洲海路附近,绿道以合欢和“爱情树”结香为特色,冬末金黄灿烂。莘庄立交至老沪闵路附近,有傲雪凌霜的梅花盛开,蕴川路则有9.8公里长的浪漫樱花林。
绿道建设也在变得更为“智能化”。在宝山区丰翔路段,全长3.5公里的绿道已实现WiFi无限畅通,市民在健身休闲的同时,还能上网、听音乐。在主要路口和观景点,共设有23个监控设备,接入黎安路监控预警中心,可自动捕捉动态影像,只要有人靠近水域,监控设备中就循环播放广播,警示危险。
绿道建设中使用的材料也和以往大有不同。传统的慢行步道均由混凝土制成,而记者步行所在的浦康路绿道,路面原材料竟然是废弃的建筑塑料。在红色沥青下方,步道由块块青砖拼接而成,上方泛着白色星点,乍一看像是“撒了白芝麻的黑米糕”,仔细看,砖头里还有细碎的树叶或枝条,像琥珀一样镶嵌在表面,1米左右的步道能消耗约篮球大小的建筑垃圾。
闵行区绿化园林所工程师余淦介绍,这种透水混凝土的主要材料来源是建筑垃圾和枯枝落叶,经过特殊高压工艺处理制成,就像绿道中的“海绵”,下雨时吸水、蓄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利用,提升绿道的环保生态性能。根据《上海绿道专项规划》,上海到2020年将建成1000公里绿道,助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之城。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