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叔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当年赵忠祥一本《岁月随想》曾经创下两百万册的销售纪录,从此也拉开了名人出书的热潮。不过时过境迁,如今“赵叔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一位出版社编辑以王刚新书为例进行了分析:“王刚的书预计销售在两三万册左右,如今其他名人书也就是大致这个销量,很难有所突破。”虽然两三万册的销售量对于如今的图书市场也不能算少,但是与名人书高昂的作者版税相比,这个销量出版社其实已经很难有利可图。那为何昔日风光无限,动辄销售百万的名人书会沦落成明日黄花呢?
“质量差是关键,把每天的吃喝拉撒汇报一遍,有什么成书的必要?”中国图书商报的一位编辑说,“大部分名人书风格雷同,题材单一,如果十几年前的读者还对这些名人琐事有兴趣,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读者肯定不会买账。去年‘新中国60年10本最差图书’榜单中,徐静蕾、赵忠祥、冯小刚等名人的书榜上有名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位资深编辑向记者透露:“现在图书市场90%以上的名人传记都是枪手代写的。能去口述一些事情的已经算负责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书里写了些什么。”因此,名人书越来越少读者,而名人们的要价却越来越高,所以对很多出版社而言名人书成了鸡肋。
央视主持人为何热衷出书
记者通过一位业内人士了解到,“央视主持人名气大,但是来钱的路子却少,央视有死规定,不能做广告,不能拍电影电视,那剩下的只有出书了,当年赵忠祥一炮打响,随后倪萍、白岩松、水均益都跟着出书,而且最初几本销量都有百万之多,那版税也就都达到7位数,对于央视主持人来说这是笔不菲的收入,有了这个因素他们才争先恐后地出书。”
记者从王小骞新书的出版社一位工作人员那里获悉,“百万那是不可能,王小骞的书也就是5万册以内,但是几十万元收入肯定是有,而且其中的大部分(70%以上)是预付的,没有看见书就要给钱,这就是出名人书的规矩。”而与王小骞的出版社相比,李咏的出版社就很头疼,据说为了争夺“咏哥”,主编不但一次喝下了两瓶“二锅头”,还付了200万的定金,虽然是坊间传闻,但是看看《咏远有李》的销量,也就明白出版社编辑们为何挠头了。
名人出书难售是读者成熟的表现
著名文化学者朱大可表示:“这个趋势从2008年就开始了,过去那种名人+隐私+炒作的模式已经不适合如今80后、90后读者的口味,网络阅读让信息快速普及,拿那些已经不是新闻的隐私炒作有谁会关心?读者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希望通过读书来接触深度信息,而这种深度信息恰恰是名人书所最缺少的。好的畅销书必须具备六大特征:其一:必须是好书,能给人们以正确的思维和一定启迪。其二:必须是内容全新,没有抄袭模仿的痕迹。其三:必须是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和热点问题。其四:雅俗共赏、文字优美、内容吸引人。其五:要能让读者看到人们未知而又急于想知道的新奇世界。其六:真正的畅销书应该具有永久的价值和意义。不应该只有一年半载的风光,而是能领风骚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国内的名人书,很难有作品及格的。”
□本 报记者 赵晓峰
李咏没有来成都书会,据说是为了节目录制,但是记者了解到,另一个原因是去年年底李咏推出的《咏远有李》销量并未达到预期。尽管王刚、王小骞、鞠萍这些名人的到场还是能为书会聚集人气,但名人出书似乎已经风光不再,仅仅凭名气就让读者掏腰包的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