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考试」NO.195 随堂练习 案例分析,不试不知道,试了吓一跳
2018-09-30 09:54 来源:一只船教育 建筑 /压力 /独立
原标题:「消防考试」NO.195 随堂练习 案例分析,不试不知道,试了吓一跳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建筑平面布置上存在哪些问题,请指出并简述理由与正确做法。答:(1)电影院与商场共用防烟楼梯间不正确,电影院与其他区域的防火分隔措施不正确,观众厅的面积以及疏散门的数量不正确。
(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版)》(GB50016-2014)5.4.7:剧场、电影院、礼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
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至少应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
2.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观众厅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确需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m。
2. 该建筑的给水系统存在哪些问题,请指出并简述理由与正确做法。答:(1)室外消火栓的设计流量不正确。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3.3.2的表格,体积大于50000m的高层民用公共建筑的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应为40L/s。
(2)该建筑的给水系统应设置稳压泵。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5.2.2: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位置应高于其所服务的水灭火设施,且最低有效水位应满足水灭火设施最不利点处的静水压力,并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不应低于0.10MPa,但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不应低于0.15MPa;5当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本条第1款~第4 款的静压要求时,应设稳压泵。
(3)高位水箱的出水管管径、采用防止旋流器时的保护高度不符合要求。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5.2.6 高位消防水箱应符合下列规定:高位消防水箱的最低有效水位应根据出水管喇叭口和防止旋流器的淹没深度确定,当采用出水管喇叭口时,应符合本规范第5.1.13条第4款的规定;当采用防止旋流器时应根据产品确定,且不应小于150mm的保护高度;9 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管径应满足消防给水设计流量的出水要求,且不应小于DN100。
(4)高位消防水箱的进水时间不符合要求。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5.2.6,进水管的管径应满足消防水箱8h充满水的要求,故原题干中的16h是错误的。可以通过调整进水管管径进行整改。
3. 该建筑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存在哪些问题,请指出并简述理由与正确做法。答:(1)该建筑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水强度不满足要求。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附录A,该建筑属于中危险Ⅱ级的场所,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5.0.1,该建筑的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水强度不应小于8L/(min·㎡)。可以通过选用适合型号的喷淋泵来解决该问题。
(2)最不利点的水灭火设施的压力不满足要求。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5.0.1:系统最不利点处洒水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0.05MPa。此外,最不利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应低于0.10MPa。可以通过设置稳压泵来解决。
4. 将存在的给水问题整改后,按照整改后的数值计算该建筑的地上部分消防用水量。答: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3.6.1:消防给水一起火灾灭火用水量应按需要同时作用的室内、外消防给水用水量之和计算,两座及以上建筑合用时,应取最大者。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3.6.2 不同场所消火栓系统和固定冷却水系统的火灾延续时间不应小于表3.6.2的规定。
由于该建筑为高层商业楼,室内外消火栓系统火灾延续时间应为3h;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5.0.16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应按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1h确定。
故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应按1h确定。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3.6.1的条文说明:室内一个防护对象或防护区的消防用水量为消火栓用水,自动灭火用水,水幕或冷却分隔用水之和。
一个防护对象或防护区的自动灭火系统的用水量应按其中用水量最大的一个系统确定。故自动灭火系统只计入湿式系统。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5.0.15 :当采用防护冷却系统保护防火卷帘、防火玻璃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系统应独立设置,且应符合下列要求:4 持续喷水时间不应小于系统设置部位的耐火极限要求。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