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bb164b401e8dfbd78b25fd9bbfcef7d#
李银河永远平静。
她的声音少有抑扬和波动,即使是在对王小波说话时。
小波:
你离去的日子与清明临近,每年清明节过后不久就到了你的祭日。
21年过去,令人慨叹生命之短暂残酷,如果你健在也该66岁了,咱俩同岁,可以共同步入晚年。
可惜没有如果,我们只好天各一方,如果用词更严格些,是阴阳两隔。
▲点击观看视频▲
录音棚的工作人员一开始并没有认出李银河。但随着她平静的声音缓缓流淌,这个年轻人放下了手机,看向李银河,眼睛里都是泪水。
40年前,王小波在一摞偶然得来的五线谱的空白处,以“你好哇,李银河”作为开头,写下了他的第一封情书。
多年后,这位早逝后逐渐被世人追捧的天才作家,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他在五线谱上写下的情话,也被人反复背诵——
“你好哇,李银河。”
“我对你的爱都是在分别中完成的。”
“如果你愿意,我就永远爱你。如果你不愿意,我就永远相思。”
王小波与李银河的故事一直令人动容,也是无数人理想中的爱情,以至于人们都说:年轻时不应看王小波,因为会对爱情有过多的憧憬。
很少有人意识到,66岁的李银河是一个老人了。她是一个美好爱情故事里的女主角,而爱情故事里的人通常都是不会老的。
李银河和王小波是1977年认识的。当时,李银河大学毕业,在《光明日报》当编辑,前途一片光明;而王小波读完初中便中断了学业,成了一个普通工人。
在工作之余,王小波写小说,他的《绿毛水怪》以手抄本的形式四处流传,李银河也成为了读者。看完小说后,她觉得,“这个人与我心灵相通,早晚会与我发生什么关系”。
不久后,借着向王小波父亲请教学问的机会,李银河打算去见见《绿毛水怪》的作者是何方神圣。
两人第一次见面了。王小波的样子,如他自己所说,“又高又瘦又丑,涣散的要命,出奇的喜欢幻想”。
他的长相让李银河吓了一跳,但她很快发现,他们的精神与心灵高度契合。
以世俗的眼光来看,当时一切条件都对王小波相当不利:李银河是大学生,而王小波初中毕业后就中断了学业;李银河在报社当编辑,王小波在一个全是老大妈和残疾人的街道工厂当工人。
但王小波对此完全不屑一顾。他对李银河说:
真正的婚姻都是天上缔结的,经典的浪漫故事都是两个人天差地别,否则叫什么浪漫?
李银河觉得他们像一个男版灰姑娘的故事:
我早就看出来了,我的灰姑娘天生丽质,有一颗无比敏感、无比美丽的心,而且还是一个文学天才,早晚会脱颖而出。
有一次她问王小波:“你觉得自己会成为几流的作家?”
王小波认真地想了想说:“一流半吧。”当时他还不是特别自信,于是反问李银河:“如果将来我没有成功怎么办?”
李银河想象了一下将来的场景,对他说:“即使没有成功,有我们的快乐生活,也够了。”
他们很快陷入热恋,王小波的浪漫令人难以抵挡。
在五线谱上,他写下:“做梦也想不到我会把信写在五线谱上吧。五线谱是偶然来的,你也是偶然来的。不过我给你的信值得写在五线谱里呢。但愿我和你,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李银河说:
我不相信世界上有任何一个女人能够抵挡如此的诗意,如此的纯情。被爱已经是一个女人最大的幸福,而这种幸福与得到一种浪漫的骑士之爱相比又逊色许多。
1980年,经过两年的热恋,李银河和王小波结婚了。不久后,两人先后来到美国,进入匹兹堡大学深造。
在美国,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与李银河有过一次严肃的谈话。他们谈了王小波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哥说:靠写小说没法维生啊。
李银河回答:“我坚持小波必须写小说,因为他的文学才能荒废太可惜了。”
这场争论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王小波最终还是走上了文学道路。
李银河说:
生计所需的那点儿物质太容易满足,实在不行,我一个人工作也够用了。文学是小波的生命,不写小说这个人就成了行尸走肉,那样的物质水平再高又有何意义呢?
后来,在《我的弟弟王小波》中,王小平将他俩的生活,比作为“吃风屙烟”。当时,王小波的小说只在极小的范围内传播,他既无文名,也未能因为写作获得多少收入。
他只是写。
维持生活的责任,基本全落在李银河身上。
直到1988年,王小波的小说才第一次出版,1991年他的《黄金时代》拿了奖,人们才注意到他。
1997年,他心脏病突发去世,如流星划过天空,留下了大量在后世被反复阅读、吟诵、揣摩的文字。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李银河就没有王小波。王小波的文学世界,是由李银河和他共同创造的。
但他们留给世人的财富,不惟于此。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提及这一对“文化侠侣”时,更多地集中于王小波而非李银河的身上。
一方面,这是因为王小波的光芒太过耀眼。另一方面,是因为李银河的研究领域比较边缘,甚至长期以来不为人理解。
但事实上,作为中国性学研究的开拓者,李银河对社会的影响,比王小波更加深远。
她的专著《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同性恋亚文化》《虐恋亚文化》,是中国性学领域的开山之作。李银河的许多研究成果,直到今天也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作用。
比如,她提倡女性追求性愉悦,而不是被动承受;她坚决反对男女两性的双重标准,批判造成这一现象的社会舆论;最近,她在演讲上一针见血地提出,性别刻板印象是对男女两性的双重压迫。
她的大多数观点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一代又一代人打破认知格局,找到真正的自己。
1999年,她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李银河师从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费孝通说:“人生和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人们上演悲欢离合、死死生生的话剧。我们社会学就是要讲人们的故事。”
这个观点影响了李银河一生。此后,她主要的社会学著作,都是通过“讲故事”的定性调查方法完成的。
在研究过程中,王小波不但帮她做过不少访谈,还写了几个个案。
在《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中,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大嘴巴和小嘴巴”的故事,就是出自王小波的手笔。
社会学研究的经历,也映射在王小波多部的作品中,比如《东宫西宫》就取材于他和李银河共同进行社会调查 —— 这是目前为止,王小波唯一被拍成电影的作品。
荒谬幻想中透出科学和逻辑,是王小波独特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性——这些,也源于他俩独特的生活经历。
王小波与李银河的结合,是一个时代的幸运。因为他们不仅留给我们一段爱情佳话,更重要的是,两人交相辉映,推动着社会的启蒙和进步。
现在,李银河66岁了。在威海,她过着“写作、看书、观影“的诗意生活。
这个被一代人传颂的爱情故事里的女主角,终于也上了年纪。但她的外表和心灵仍然年轻,任何与李银河相处稍久的人,都会被她身上的永恒宁静之光所疗愈。
最近,在“写作、看书、观影”之余,李银河多了一件事。她每周会去录音棚,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和亲身经历录制成音频,名字就叫《李银河说爱情》。
《李银河说爱情》由喜马拉雅和知识付费机构随身课堂联合出品,是目前知识付费市场中,第一门从社会学角度说爱情的课程。
作为中国社会学领域研究爱情、婚姻和性的开拓者,李银河想讲一堂完全不属于常规类型的情感课程——她坚持把爱情作为课程的主题,把她的社会学研究心得都涵盖进去——她任性得像个孩子。
李银河说,自己是“一生浸淫在爱之中”的人:“人一旦经历了一次爱情,就会觉得,跟其他一切生活中的快乐相比,这个是最快乐的。”
在小波一生最重要的时间,他的爱都只给了我一个人。
我这一生仅仅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磨难,小波从年轻时代起就给了我这份至死不渝的爱,这就是我最好的报酬,我不需要别的东西了。
她存在于那里,让人相信爱情真的存在,以及它确实具有永恒不朽的、击穿生死的力量。
就像王小波所说的那样:
银河,爱情真美,
遗憾的是咱们老不能爱个够。
真希望下个星期日早来,
并且那一天,春光明媚。
——写于1978
李银河一生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婚恋、性别、性,都和爱情有密切的关系。
当66岁的李银河认真地说出“真正让我快乐的是爱情”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在这50节课里,她将给我们带来令人惊喜的分享。
李银河从事婚姻家庭、性别、性的社会研究近四十年,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经历,都已成为该领域的垂范。
在《李银河说爱情》中,她将淬炼十年的学术积累,用最有趣的方式,为你带来一门关于爱情的社会课。
课程已在喜马拉雅上线,公司的同事们一起试听了几节课,觉得非常好,目前全五星好评。
(可上下滑动查看)
让社会学家告诉你:我们能否永远相爱?
原价99元,果麦粉丝限时特惠只需69元
仅限9月25日-10月02日
一共更新50期,一节课只需1.38元
活动期间,邀请好友购买,
还可获得35元奖励金,多邀多得
▼▼▼
你最喜欢王小波的哪一句情话?
豆花会分别送出1本《人间采蜜记》哦
9月30日公布获奖名单
▲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书籍▲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