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9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建設拉開帷幕
各界群眾點贊“家門口的公園”
大渡口區八橋鎮新建社區公園原始地塊圖。
八橋鎮新建社區公園示意圖。(龍湖集團供圖)
10點鐘舉行開工儀式,但早上6點左右,就有幾十位居民聚攏到儀式現場——9月29日,重慶主城市民翹首期盼的92個社區公園中的10個示范項目之一,在大渡口八橋鎮東海阿特豪斯對面的一塊邊角地,舉行開工儀式。
今年內,這塊荒蕪的邊角地,將搖身一變成為一個集運動、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社區公園。
當日與這公園同時開工的,還有另外9個項目,分別位於渝中區、兩江新區、渝北區、江北區、北碚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南岸區、巴南區等地。
據悉,第二批20個公園項目,將在10月下旬前動工建設。兩批公園項目都將在今年底建成投用,60萬人從中受惠。剩余的60多個項目也將陸續開工,屆時直接受惠群眾將超過兩百萬人。
當天的開工儀式,吸引了周邊數百居民參加,甚至有人坐著輪椅前來,大家把現場圍得水泄不通。重慶用實際行動提升城市形象,提升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贏得各界群眾紛紛“點贊”。一起來看看市民代表的說法。
市民袁程程:沒有想到公園就在自己家門口
袁程程的家,就在當日舉行儀式的這塊邊角地對面的東海阿特豪斯小區,隔一條馬路,隻有200米的距離。
“從我搬到這裡來,這裡就是一塊臟亂差的空地,每天推開窗戶看到的就是雜草叢生,甚至還有部分居民在裡面種上了菜,將其變成了私人菜園,肥料的臭味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袁程程說,相關部門也曾先后多次進行整治,但一直未能根治,這與社區新建的房屋、美麗的綠化形成了強烈反差,拉低了社區的“顏值”。
不久前,袁程程從媒體上了解到,2018年到2020年,重慶主城建成區將利用“邊角地”新建92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但她沒有想到的是,首批開工建設的社區公園,竟然就在自己的家門口。
“我們衷心表示歡迎與感謝,”她說,打造一個社區體育文化公園,不僅改善了臟亂差的環境,還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場所,這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小區好多居民們都說,這個做法很實在。”袁程程說,他們積極擁護並全力支持利用邊角地建設體育文化公園這項利民工程,願意為共同建設美好家園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李雪芮的母親:雪芮祝賀家鄉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開工
“昨晚,我和李雪芮聊到此事,她非常高興,也非常激動,感覺家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群眾健身氛圍越來越濃厚。同時,她也祝賀家鄉體育事業取得更好的成績,祝賀大渡口這個新的社區體育文化公園開工!”
說這番話的,是著名羽毛球運動員李雪芮的母親郭晉渝。李雪芮是重慶大渡口人。當日,作為受邀的大渡口區健身群眾代表,郭晉渝專門發表了演講。
“今天是個好日子,我們迎來了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開工儀式,這是重慶市委、市政府為老百姓實實在在辦好事,是全市體育文化發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大渡口區人民向往已久的事。”她這樣說道。
郭晉渝認為,重慶高度重視發展體育事業,鼓勵全民健身運動,不斷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當日動工開建的這一社區公園項目,為大渡口的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健身環境,滿足社區群眾就近健身的需求,同時也能豐富周邊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提高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
社區公園的主題,除了體育還有文化
作為受邀參加當日開工儀式的文化界代表,重慶市書法家協會理事鄭啟超表示,“今天,我作為一名群眾文化工作者,在這裡見証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破土動工,感到無比振奮。”
鄭啟超認為,社區體育文化公園的興建,具有重大意義。就大渡口區而言,這是推進該區建設“高質量產業之區、高品質宜居之城”的重要舉措﹔對廣大群眾而言,興建一批社區公園,完善體育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既優化了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品質,又增強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閱讀延伸>>>
“每一個公園都是定制設計”
此次建設的92個社區公園,建成后將是啥樣子?
承建方龍湖集團社區公園項目景觀相關負責人以當日在八橋鎮舉行開工儀式的這個公園為例介紹,在項目開工前,設計團隊分組對周邊環境進行調研,首先發現離這個項目不遠有一個樹木繁茂、環境較為寧靜的公園。為此,在新的社區公園設計中,他們選擇以“動”為主題設計方向,避免功能重復。
選擇哪些運動項目呢?設計團隊經過調研發現,周邊居民中,年輕人佔比較大。為此,在項目設計中,他們選擇了年輕人所喜好的體育設施,例如五人制足球場和三人制籃球場。在調研中,設計團隊還發現,周邊小區中老年人運動設施較為缺乏。為此,他們又專門在社區公園中增設了門球場。
另外,公園管理方會不定期組織大型社區活動。為此,設計團隊在公園的空間布置上,預留了一些多功能場地。例如,管理方組織的消夏晚會、露天電影、春節書畫展等活動,將會在這裡舉行,不會出現場地狹窄、動線不合理等硬件缺陷。
該負責人表示,社區公園是居民家門口的公園,設計人員會根據周邊居民的實際使用需求來設計,“每一個公園都是定制設計,不會是模塊化的照搬。”
本報記者 吳剛
【1】【2】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