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扎根吉林大地 书写健康史诗
9月29日,长春中医药大学将迎来60华诞。60年来,长春中医药大学深深扎根吉林大地,育人才、谋发展,自觉担负起传承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服务民众健康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书写了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壮丽史诗。
翻阅过往,从当年的筚路蓝缕到今天的蓬勃发展,学校每一天都在与时代的发展同生共长,每一步都与社会的前行同频共振。如今,甲子花开之年的长春中医药大学已然成为助力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引擎,成为推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特色鲜明、姿态活跃的生力军,我省中医药人才培养的摇篮、科技研发基地和产业发展决策咨询服务基地的地位日益巩固。
打亮底色 筑牢学脉根基
1950年7月,在吉林长春,一所集中力量培养中医医师的学校——长春市立中医进修学校成立。在此基础上,1955年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中医这棵千年古树,在吉林大地上又绽新蕾。
长春中医药大学校长宋柏林,是学校的78级毕业生。今年恰逢毕业40年,回首母校发展历程,他动情地说:“长春中医药大学是在党的中医药政策照耀下成长起来的,她因梦想而生,因责任而兴,每一步都刻有时代发展的烙印,她与国家、民族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今天尤为如此……”
翻开长中大的校史,它的发展脉络清晰明了:1958—1978,打亮底色,奠定基础;1978—2000,恢复建制,追梦前行;2000—2012,抓住机遇,跨越发展;2012至今,深耕细作,谱写新篇。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要求,学校发展步入新时代。“强内涵,练内功,真抓实干”,成为学校发展的主题,学校事业发展步履坚实,谱写了历史新篇章。2016年8月,学校召开更名后的第二次党代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推进民主办学,依法治校,将学校发展不断引向新的高度。学校不断创新工作理念、方式和手段,启动实施了“杏林青马工程”“三服务三提升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工程”“‘五五’廉洁教育保护工程”等四大工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走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前列。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全校上下一心,团结奋进,呈现良好的精神风貌。
初心不改 勇担健康大任
“大医精诚”“上医治国”。长中大从肇始之际就自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职责,以医者仁心的情怀,致力于为全民健康服务。进入新时期以来,长中大更是积极为我省大健康产业建言献策,为实现吉林新一轮全面振兴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前不久,学校党委书记张兴海带领人事、科技、学科等部门负责人走进针灸推拿研究所、五运六气研究所等地,现场办公,解决问题。他们与学科(学术)带头人共同研讨如何整合力量,打造全国一流学科,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校领导如此重视学科建设,我们倍受鼓舞,干劲儿十足。”五运六气研究所所长苏颖说。
实际上,坚持走“学研产”相结合之路,服务人民健康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办学的传统思路。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健康中国”战略,围绕“北药基地”建设,从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地方资源研究入手,以人参研发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制约中医药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获批人参健康产品研发等国家重点研究计划项目多项,数十种中药新药通过“学研产”紧密结合,实现了产业化,创造了上百亿元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
坚持开放办学,探索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业、科研单位长效合作机制,是长中大不断发挥自身价值的创新之举。多年来,长中大与通化市、白山市政府开展医药健康产业合作,与紫鑫药业、修正药业、敖东集团等大型医药企业合作。在服务我省医药健康产业中发挥了独特优势,牵头完成了我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作为人参新资源食品研究牵头单位,为推动人参产业优化升级发挥了关键技术支撑作用。
学校附属医院作为重要的窗口单位,不断加强专科专病建设,现建成国家临床重点专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建成了两个吉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此外,附属医院还牵头组建成立了吉林省中医医院集团,至今全省已有50余家中医医疗机构加入,形成了遍布全省的成果推广网络,极大方便了基层及偏远地区患者。
建校60年来,长中大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6万余名中医药人才,大批优秀毕业生现已成为医疗骨干、产业精英、管理人才、创业典型,为推进我省从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提升中医药的整体实力、为健康吉林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守正创新 远播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60年来,一代又一代长中大人以弘扬中医药文化为己任,对内积极建设富有底蕴的校园文化,对外交流合作,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
走进长中大,你会被这所大学独有的文化气息所感染。在这里,无论是追问校训“启古纳今,厚德精术”的精神内涵,还是去考究省中医药博物馆、国医堂、继学书屋、五运六气馆等校园场馆以及“杏林春暖”“橘井泉香”“龙门观鲤”等校园十六景的文化寓意;无论是开展中医药义诊咨询、健康讲座等公众服务活动,还是普及太极拳、大雁气功等保健体育项目;无论是打造人文坐标,发挥国医大师任继学、刘柏龄等名师引领作用,还是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健全现代大学制度,为学校文化提供措施保障,这些举动无不体现了长中大在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上的积极作为,彰显了长中大以文育人,以文建校的理想追求。
多年来,学校坚持“多维、开放、经营”的办学理念,在开放共融的格局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建校之初,学校便经常开展对外交流活动。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学校的各类国际培训、交流与合作活动日渐增多。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学校国际交流频繁,国际合作不断深化。学校多次承办、主办中医药国际学术会议,组织派出多批援外医护人员、多名学者参加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多名学者参与省、校组织的国外访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多批学生访问团赴境外开展交流活动,校友遍布海外。
60年,是一部几代长中大人风雨兼程、不懈努力的奋斗史,也是我省中医药高等教育漫漫求索、踵武日新的发展史。60年,凝聚着长中大人奋进的精神、向上的追求。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