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传统的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由先秦时期的道家思想发展而来的。从道教自身来说,其宗旨是解决人长生不死这一强烈渴求,因此道教创造了许多形象生动的神仙人物,同样,在佛教中,也有和道教相同的内容,吸收了很多民间的神灵。在花钱上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下面,我们就以太白金星花钱为例说明之。
图1
图2
在民间,太白金星花钱是比较常见的花钱。图1,清代花钱,正面为隶书“长庚”,背面为四种寿字,书法精美。图2,清代花钱,直径为2.5厘米,正面为书“长庚”,背面为四种寿字。而这两枚花钱中的“长庚”实际上描述的就是太白金星。
金星,中国古代称之为“亮星”“白帝子”“太白金星”“太白”“启明”,它有时黎明前出现在东方天空,被称为“启明”;有时黄昏后出现在西方天空,被称为“长庚”。《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指的就是它。在文献中,有关太白金星的记述和描写主要集中在子史典籍、宗教文献和艺术作品、文学作品这三个方面。据《七曜禳灾法》描述,太白金星最初的形象是穿着黄色裙子,戴着鸡冠,演奏琵琶的女性神。
历代文学作品方面,从先秦的《诗经》开始,包括楚辞、汉赋、唐传奇故事以及历代的诗词作品,到明清的小说戏曲,太白金星均出现其中。尤其是明清时期,小说戏曲高度繁荣,太白金星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在多部小说和戏曲中均有描写。如《今古奇观》《西游记》等以及戏曲创作。
从资料上来看,金星在先秦时期并没有被神化或者人格化,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星体。由于出现在天空的时间、方位不同,金星的名称不同。在秦汉时期,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和原始崇拜的深刻影响,秦汉以来,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等自然事物的祭祀,早在秦始皇时期,太白金星就和其他一些重要星辰被视为神灵,进入庙宇,接受拜祭。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金星被神化的资料。
而随着占星术的兴起,太白金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在占星术中,太白金星是一颗著名的灾星、罚星,主兵事和杀伐,其占辞多与军事有关。金星的这种占卜功用从《史记》开始被逐渐确定下来,各朝史书中的记载基本一致,鲜有改变。因此,历代兵家均依照太白金星的变化确定兵法战术、推衍国事吉凶。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得到进一步发展,太白金星除了继承在前代诗文中的特点之外,诗人常常用它闪烁夺目的光亮来比喻女子的发饰和妆容,如“敛色金星聚,萦悲玉箸流”。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几百年的分裂和战乱,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唐传奇是这一时期文学领域的一大特色,其中也不乏和太白金星有关的传奇故事,这时候,太白金星主要以神异性的人的形象出现,是一个男性形象。
与传奇故事不同的是,在宗教领域中,太白星神更多的是以女性形象出现,被高度人格化,是一个或弹弦酉冠,或跨凤翔洋的女神。
在宋元时期,太白金星仍然是一个被人格化的星神,金星的形象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一些变化。此时期道教中的太白金星出现了男神的形象。不过,金星的女神形象在这一时期仍然存在,且有着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在明清时期,明代以来,宗教方面,太白金星继承了前代形成的女神形象。在这一古典小说发展的黄金阶段,太白金星的故事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花钱虽然是在汉代就已出现,但真正的兴盛是在明、清、民国时期,而这个时期,太白金星的形象和功能已趋完善。作为一位人类的保护神,大量导出现在有着民俗功能的花钱中,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