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伟胜
■本专题撰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白志标
■本期特邀嘉宾
人民网副总裁 唐维红
国家体科所体育社会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利军
近日有媒体报道,英国知名科学杂志《柳叶刀》刊载的一份针对不同国家民众身体活跃度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人较为热爱运动,其中男性运动不足的比例为16%,超过女性的12.2%。此消息在互联网引发中国网友热议,有网友直呼中国男性“拖了后腿”。这是一个真实现象,还是数据有误呢?对此,本期三言两拍特邀国家体科所体育社会研究中心胡利军研究员、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进行探讨。
爱运动女性人数增加
白志标:看到这则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个数据能否准确反映了中国爱运动男女性数量的现状,因为我没有看到得出这个数据的样本构成,它究竟选取了多少中国人为调查样本,这其中的年龄、人群、职业等构成都无从知道。而且从现在国内最火的各种路跑赛事来看,虽然有大量女性参加,但在男女比例上反而是男性远大于女性,难怪有人开玩笑认为这样的结论的主要数据来源是广场舞。
唐维红:刚结束的北京马拉松我也参加了,作为一名女性跑者,我的总体感觉是这些年参与到运动中的女性人数整体上确实明显增加。至于说爱运动的女性是不是比男性多,我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很难给出一个准确判断,但运动的女性比过去多了是事实。
胡利军:我倒是认为,从整体上看参与运动的中国男性人数肯定高于女性,也许广场舞的参与者是女性多于男性,但从健身房、运动俱乐部、公园等场所来看还是男性居多。就拿路跑来说,国内各种马拉松赛事中参赛男女比例在5比1左右,根据中国田协大数据,2017年国内1100多场赛事基本上都是“汉子”扎堆,全年参与中国田协认证赛事的女性占比只有27.16%,男性为73.84%。当然,这个比例确实在变化中,我同意这些年参与运动健身的女性人数在急速上升。
中国男性真不爱动吗?
白志标:我觉得这个所谓中国男性不爱动、比女性懒的结论也没有“实锤”。其实与女性整体参与健身的人群在增长一样,男性的健身和运动人群也在明显扩展中,还拿马拉松来举例,2018年厦门马拉松赛只全马一项,完赛男女人数分别为:17633和3087,男女比例已接近6比1;再如杭州马拉松,全马报名人数为30071人,男女比例为5.5比1。这还只是中签的人数,而从报名人数来看每年都在大幅增长,北京马拉松今年就有高达11万人去争夺3万个名额,而去年则是6万多人参与竞争。
唐维红:我前面也说了,因为对这个数据的准确性无法确定,所以没法评论是不是男性就比女性不爱运动。我个人并没有觉得有这样的差距,而且总体上还是运动的男性要多于女性,就拿我们首都媒体跑团来说,男女比例虽说差不了多少,但男性还是相对多一点,要知道媒体工作人群中女性占比本就比其他领域要高一些。我觉得这也不失为一种思路,在对国内运动、健身人群进行统计时要尽可能覆盖面广,借助大数据平台得出一个比较准确的统计结果,也有利于从政府到商业乃至全民健身在制定一些措施时有个更为准确的参考。
胡利军:尽管这个统计数据确实没法判定准确与否,但实际上在某个年龄层参与运动的男性人群还是在减少的,比如50岁以后的,甚至更年轻一些的,由于工作以及家庭原因(比如帮子女带孩子什么的)逐渐远离运动。我身边的很多这个年龄左右的男性就是如此,原来我们一起打球、踢球、跑步的朋友现在大多数退出了,要么是自己走上领导岗位工作无法抽身,要么就是为自己子女带小孩有心无力,加上性别差异,所以我们能看到很多大妈跳广场舞,而大爷们则在街边打扑克或者下棋。这也提醒我们有关方面,在提倡全民健身时,需要因人制宜、因年龄制宜。
运动女性增多的效应
白志标:从马拉松角度看,整个比赛的颜值大幅提升了,大量业余女性跑者参与,成绩是一方面,自拍晒图也是重点,因此精心打扮成了跑步的一部分。从影响来看,女性爱运动的习惯会更利于传承给孩子,当今真正决定孩子兴趣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也更多在母亲态度,而一个“体育没啥用”的念头就能直接让孩子的体育兴趣终结。
唐维红:在我看来,女性运动者增多有几大“力”。首先是引领力,女性在家庭中的核心角色可以带动其他家庭成员加入到运动中。比如我就带动了我的先生、孩子参与到跑步中;其次是传播力,女性更乐意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健身、运动的故事,在社交平台借助文图展示自我形象,体现分享者健康、阳光的追求;最后是消费力,《2017中国女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女性就业比例近70%,较高的就业比例意味着城市女性有独立经济来源,也就有更强的消费能力。根据天猫数据,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购买跑步全套装备的女性用户增加了1389%。同样来自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分析,在各类网站上,具有健美身形、高颜值的跑步女神,绚丽多彩的装备,亲子爱人间的温情照片等图文更能吸引眼球、带动点击率和销售量。
胡利军:对女性来讲,运动锻炼是尤为重要。因为女性承担着要当妈妈的责任,自己的体质状况会直接影响下一代的身体健康;其次,对于爱美的女性而言,运动是最好的塑形方式,也是改变精神面貌、缓解压力,避免抑郁症等的最好方式;最后,正如唐总所言,因为现实生活中女性承担着更多的抚养教育孩子任务,所以爱运动的特质也对孩子喜欢体育运动起到最为有效的示范和传导作用。另外,女性感性特质更强,追崇心理也强于男性,受到外界尤其是同性的影响更明显,爱运动的女性人群增多对于整个女性人群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消费等行为的促进作用要远大于男性。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