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中县多巴镇幸福村有300余户村民1000多人。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果蔬生态种植,使昔日的穷沟沟变成了果蔬飘香的银窝窝。湟中县供电公司积极服务农村用电需求,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九月的青海天高云淡,草木葱郁。在湟中县多巴镇幸福村,到处弥漫着格桑花的清香以及温室大棚里散发出的果香味。
幸福村地处偏僻,常年缺水。闭塞和干旱长期制约了村经济的发展。以前,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和种地打粮,收入不高,大多数村民居住在破旧的土房里。近年来,幸福村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和副食品加工,抢抓市场机遇,促进农业生产从种地打粮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转变。湟中县供电公司积极服务农村用电需求,为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种植业收入可观
“以前这里是耕地,村民辛苦一年也打不了多少粮食。实施果蔬生态种植后,不仅帮助村民实现了就业,还增加了种植收入。政府从电入手开展帮扶,真是找准了方向。”9月21日,菜篮子生态农庄种植大户申强高兴地说,“通了动力电,温室大棚用上了电动卷帘机、电灌溉,生产效率提高了,收入很可观。你看这吊瓜,是我今年引进的新品种。我还引进了芭乐、黄金百香果、车厘子等。”
菜篮子生态农庄占地3000多亩,有温室大棚1400多座。2016年年初,该农庄建设初期面临着许多困难。最让村民棘手的是电压不足。抽水泵、电动卷帘机等无法使用。
2016年5月,幸福村党支部书记张志科来到湟中县供电公司,希望供电公司能帮助幸福村解决用电问题。了解情况后,湟中县供电公司马上向上级汇报,并将该村电网纳入2016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
经过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幸福村菜篮子生态农庄每座棚实现装机3千瓦。整个农庄用电4200多千瓦用电容量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保障了该农庄蔬菜、时令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
目前,菜篮子生态农庄年生产各类蔬菜2万多吨,产值7200万元,净收益800多万元,不仅解决了村里700个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附近村庄370多户村民致富。幸福村人均月收入从以前的不到2000元提高到6000元。昔日靠天吃饭的穷沟沟变成了果蔬飘香的银窝窝。
特色养殖动力足得很
9月25日一早,初升的太阳将温暖的光洒在张秉泉家的养殖场内。还没来得及吃早饭的张秉泉刚将一袋饲料倒入粉碎机,又连忙提起一袋已经加工好的饲料,三步并两步地赶到猪圈里喂猪。
“我搞了10多年养殖,现在最省心。”张秉泉说,“以前电不足,家里购置的饲料粉碎机就是摆设。现在通了动力电,饲料粉碎机用着很顺手,转得很带劲儿。”
张秉泉从事养殖业已有10多年了。从放牧散养到集中圈养,再到小有规模,他不仅是村里养殖业发展的亲历者,也是电网从弱到强的见证者。
以前养殖,张秉泉要用铡刀人工将玉米秆等草料粉碎。后来,他买了一台碎草机。但因为电压不足,碎草机常常无法正常工作。他很苦恼。
“我现在养了140多头肉猪,想过段时间再增加200头。现在电够用了,扩大规模没有了顾虑。只有规模大了,收益才能提高。”张秉泉盘算着将来养殖业的发展。
如今,幸福村像张秉泉这样的规模养殖户越来越多。仅一年时间,该村专业养殖户就增加到30户。猪、牛、羊、土鸡等养殖达到9000多只,年产值50万元左右,养殖种类也从先前的单一型向多元化转变。
农网改造升级满足了村民生活用电,也为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电力支撑。幸福村里,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导线、一台台崭新锃亮的变压器伴着一座座红顶白墙的农家屋舍,天碧蓝,青稞黄,俨然一幅和谐幸福的美丽画卷。
“村民就业有了保障,收入也稳步提高。家家都用上了冰箱、电视、电灶和洗衣机。村民能过上这么舒坦幸福的生活,打心底里感谢党和政府。我们更有信心带领村民奔小康哩。”张志科说。
关键词:区块链, 湟中供电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