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备受各方关注,近日在临沂举行的第20期泰山科技论坛上,中科院院士陈凯先表示,传统中医药不能故步自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是传统中医必然出路。”
谈青蒿素:初以西药获批
在青蒿素发现中,青蒿这味中药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记载,当时出于战场需要,全国各地都在寻找“抗疟”的特效治疗法,甚至中医针灸也被列入其中。这种“大撒网”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中医药的记载,屠呦呦可能就想不到去做这个(青蒿素)。”陈凯先说。
但是从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又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中医药,“作为新药的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分别是1986年和1987年批下来的,而且都是按照西药来批的。”陈凯先表示,它们依据的都是按照化学药品,而不是中药的标准批下来的。
陈凯先回忆,当时的中医界对青蒿素也有争议,“一些人认为青蒿素是单体,是西药不是中药,要坚决把它从中药中踢出去。”陈凯先告诉记者。
但现在再回看,其实过度拘泥于青蒿素是中药还是西药,并没有什么意义。
据报道,诺贝尔奖评委会曾明确表示,屠呦呦获的这个奖,不是奖励传统中医学,而是颁给青蒿素这个成果的。但评委会负责人承认,青蒿素的发现的确受到传统医学的“启发”。
如果没有现代科技的介入,怎么样提取,怎样确定青蒿素的化学结构,怎样做结构改造及临床评价,都是问题,“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成果了。”陈凯先说,初青蒿素曾被作为栓剂,放入肛门中慢慢溶解发挥作用,但这种方式发挥效果时间较长,遇到病情凶险的病人显然不现实,“后来也是通过现代科技改变了它的分子结构,才出现了我们现在看到的青蒿素。”
谈中医:正确认识才可能有更多成果
“否定传统不对,但拘泥传统拒绝现代科技也不对。”陈凯先认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是传统中医在当代发展“必然要走的一条道路。”
他举例说,比如对于肿瘤,传统中医就没有太好的应对方法,好多疾病中医都没有现成的办法,
只有正确认识中医,才可能有更多世界领先的成果发展出来。
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将中医“伪科学化”的看法,陈凯先表示了对中医的支持。
“大家都知道针灸有镇痛作用,但以前搞不清其中的科学道理,现在我们就知道了。”陈凯先说,现代研究发现,针灸能够促进大脑内啡肽(吗啡样的肽)的分泌,这种分泌物具有镇痛作用,“这不但解决了对针灸原理的认识,而且深化了人们对镇痛的生物学原理的认识,了解了在针刺作用下,大脑会分泌各种具有镇痛作用的肽。”
这些都是中医所具有的“科学性”的明证,陈凯先说。
陈凯先认为,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也可以看出,现代中医研究不能只用老办法,而是要在此基础上,研究新方法,这就要求人们“要以科学的眼光,认识和发展中医。”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