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心梗、肺栓塞……这些凶险的疾病背后有一个相同的源头——血栓。动脉血栓可能导致上述疾病,静脉血栓则可能引起急性心肺功能障碍、呼吸困难、胸痛、咳血、晕厥,甚至猝死。总结来看,有7类人格外受到血栓的“偏爱”。
血栓的7大帮凶
久坐。这包括乘坐飞机旅行、驾车或乘车、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等。美国家庭护理协会的首席医务官格伦哈尼特博士建议,最好每隔30~40分钟就站起来走动一下,这样可以利用腿部肌肉的运动,帮助静脉血液流动。此外,弯曲和伸展双脚也能起到类似作用。
长期服用避孕药。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内科医师尼索奇 欧克艾伯维博士表示,某些避孕药中含有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可能会增加服药者的凝血因子浓度,这会增大患者的血栓风险。与之类似,一些激素替代疗法也会增加患者出现血栓的概率。因此,在采用这些疗法之前,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请专业的妇产科医生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
个高体胖。肥胖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为它降低了身体的移动性,而且会导致血液循环功能减弱。因此要降低血栓风险,就应该保持健康合理的身高体重指数(BMI),最好在18.5~24.9之间。另外,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身高也会影响血栓,哈尼特医生发现,身高超过1.68米的女性和超过1.83米的男性患上血栓的风险也会上升。这是因为身高越高,血液抗拒重力运行的距离就越远,从而导致血液循环量减少,进而增大凝血风险。
心律不齐。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有心律不齐,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它并没有症状,通常很难被发现。但调查发现,长期心律不齐会增大血栓的风险。常见的如心房颤动,它会增加患者心脏上腔形成血栓的风险。这是因为不规则心跳会妨碍血液被彻底注入心室,血液流动速度会变缓,因而开始在上腔聚集,这就有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如果血栓流动到大脑,就会造成中风。
腿部血管损伤。腿部遭受任何重大创伤都有可能让血管受伤,导致血栓的形成。此外,有研究表明大型外科手术(尤其手术涉及到髋部、下腹部和腿部)会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这是因为它会让患者暂时性的无法移动身体。因此,患者在手术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康复运动。
家族史。有些人因患遗传病(莱顿突变,即第五凝血因子基因突变)而更易患上血栓。梅奥诊所研究发现,这种遗传病与一个或更多个风险因素结合起来,会大大增加罹患血栓的概率。这包括某些肾脏疾病、抗磷脂综合征(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下腔静脉问题等。其他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蛋白C缺乏等也会让血栓风险增高。
衰老。尽管血栓会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年龄越大,其风险越高。60岁以上的人患血栓概率会大大升高。尽管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延缓衰老进程,从而降低患上血栓风险。
7类人要防血栓
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会使脑部小动脉痉挛,血流量减少,致使脑部缺氧、血管内压力增高,脂类物质在血管壁上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导致血流不畅。为了让血液更好地流通,血压就会随之升高,如此周而复始,最终形成脑血栓。建议高血压患者要按时遵医嘱吃药,注意饮食,坚持每天晚上喝一杯水,平时少吃动物油,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以糖代谢障碍为主,同时伴有蛋白、脂肪的代谢障碍,这些都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由于血糖增高,血液变黏稠,血小板聚集性增加,血流缓慢,极易形成血栓,堵塞脑血管。脑血栓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发病率50%以上,为一般人群的10~20倍。所以,糖友要持久控制血糖,适当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养比例合理,多吃蔬菜、鱼类、大蒜、海带、洋葱、玉米等抗动脉硬化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糖、血脂,保持正常体重。
吸烟人群。一方面,烟雾中的一氧化碳进入血液,引起血管缺氧及营养障碍,导致血管内膜增生、管壁肥厚、管腔狭窄、血流减慢,并为脂肪的沉积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尼古丁可使血管收缩,脑血流量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液变稠,增加脑血栓发生机会。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上的研究证实,烟民静脉血栓栓塞发生风险增高。建议这类人马上戒烟,越早越好,只要肯戒,多晚都不迟。
久坐久站。连续4小时不运动就会增加静脉血栓风险。人坐着时,脚踝、膝盖、大腿呈三个90°弯曲;久坐不动,腿部肌肉收缩减少,下肢血流减慢,增加血栓发生概率。临床上,老人彻夜打麻将、年轻人长时间玩电脑造成肺栓塞的案例很多,等感觉腿麻想动时,可能已出现血栓了。久站会导致小腿肌肉紧张,无法自主收缩,同样影响血液回流。教师、司机、售货员等需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的人,风险都相对较大。建议每个人都要动起来:办公室职员配一双弹力袜,可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坐长途车或飞机时可经常伸腿、勾脚尖,伸缩大小腿肌肉;多喝水,在稀释血液的同时增加排尿。
服用雌激素的人。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口服雌激素会增加血栓风险,包括深静脉血栓风险增加和脑卒中风险轻度增加。孕妇患血栓的风险高于普通人,因为她们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增加。更年期女性采用雌激素替代疗法时应遵循低剂量、个体化用药。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乳腺、子宫内膜情况。有血栓性静脉炎者最好不要进行雌激素治疗。经皮给药可避免口服雌激素的肝脏首过效应,静脉血栓发病风险较低。
以前得过血栓的人。有过血栓疾病史的人再次得血栓的可能性很大。有静脉血栓栓塞或肺栓塞的人群中,1/3的人在10年内会再次得病。血栓形成于静脉瓣膜周围,对静脉造成损伤,随着时间推移可能导致多发性血栓。
女性三个时期要防血栓
服用避孕药或雌激素治疗时。有调查显示,使用激素类药物或采用激素治疗的患者,出现血栓的风险上升了2倍以上。尤其20多岁的女性,擅自滥用避孕药,出现血栓风险高于未服药人的5倍。这可能是由于其中含有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增加服药者的凝血因子浓度。与之类似,一些激素替代疗法也会增加患者出现血栓的概率。此外,具有血栓家族史、吸烟、肥胖等都是血栓的高危因素。因此,上述人群在使用避孕药之前,一定要请专业的医生评估相关风险。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