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李忱
记者 姜道龙 王艺霖
古人早就说过,“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而“春捂秋冻”,也一直是中医强调的一种时辰与养生的养生方式,适当的“秋冻”,可为“冬藏”打下良好的基础。
立秋过后,随着天气昼夜温差过大,会出现白天热夜晚凉的情况,在这种温差较大的天气里,难免会滋生出很多疾病,有的人甚至旧病复发,而有的人会出现新的疾病。
本期健康话题,我们请市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李忱为大家讲讲秋季常见疾病预防。
秋天有哪些病会找上门?
专家解释,秋季由于干旱少雨,燥邪当令,又是夏去冬来的转换时期,人的抗病能力有所下降,由此秋燥之邪就易乘虚侵入,引起许多疾病。那么,秋天究竟有哪些病会找上门呢?
专家例举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常见病——
秋燥症。秋季雨少天干,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滋润,人易出现鼻咽干燥、声音嘶哑、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燥症,俗称“秋燥症”。秋燥不仅使人感觉不舒服,而且还会诱发许多感染性疾病,如感冒、疖肿、鼻炎等。
感冒及呼吸器官疾病。秋天早、中、晚及室内外温差较大,呼吸道黏膜易受冷刺激,抵抗力削弱,病原微生物将乘虚而入,使身体很容易感冒。由此还会引起扁桃体炎、气管炎和肺炎。患有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病人,症状也往往加重。
秋季亦是过敏性鼻炎的好发季节,如出现频繁打喷嚏、流清涕、鼻塞、鼻咽部黏膜发痒等症,可能您患上了此病。支气管哮喘也是夏末秋初开始发作的一种疾病,哮喘发作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反复咳嗽、胸闷、连续喷嚏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急喘。严重者可出现嘴唇及指甲青紫、四肢厥冷、出汗、心跳快等症状。此外,慢性咽炎也是秋天的常见病。
胃肠道疾病。秋季天高气爽,人的食欲提高,多食暴饮易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若不慎腹部着凉,就会致使肠蠕动增加而导致腹泻。
心血管疾病。秋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天气变凉,皮肤和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寒冷还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直接影响心脏血液供应,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抑郁症。秋风落叶,凄风凄雨,往往使人触景生情,特别是老年人易产生垂暮之感,诱发消极情绪,严重者,终日郁郁寡欢,少语懒言,很容易患上抑郁症。
秋季常见病咋预防?
专家提醒,我们了解了秋季易出现的这些疾病后,现在就应该及早做好防范措施,避免这些疾病“秋后算账”。
预防秋燥,须调好“吃睡”。秋天必须养阴防燥,在饮食上宜常喝开水和菜汤,多吃些梨、葡萄、香蕉、银耳、青菜等滋润的食品,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在起居上要做到早睡早起,早睡以利养阴,早起以利舒肺,呼吸新鲜空气,使机体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预防感冒等疾病,关键是强体、远离过敏原。要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增加户外活动以增强体质,保持环境良好通风,要适当多饮水,多吃水果,增强机体代谢,经常使用冷水洗脸洗鼻,增强抗感冒能力。预防过敏性鼻炎、呼吸道疾病,应尽量避免接触,未知过敏源的患者应查清过敏源后“敬而远之”。
预防胃肠道疾病,应管住嘴。秋季腹泻重在保养脾胃,常吃些有益脾胃的食物,切忌暴饮暴食,避免给胃肠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还要注意不要让腹部受凉,防止胃病复发。
预防慢性咽炎,控好虚火。慢性咽炎的主症状为咽部干燥而痛、咽部暗红,多由阴虚、虚火上灼所致,防治上宜滋阴清热,清咽喉,可用药物防治,在饮食上应常吃绿豆饮或雪梨浆。
预防心血管疾病,千万管好血压。心血管病人要坚持服药,坚持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积极防治感冒等,以避免诱发、加重心血管疾病。要重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疾病的治疗,并注意先兆症状,如发现突然眩晕、剧烈头痛、视物不清、肢体麻木等,应及时送医院治疗,以防发生中风。
预防抑郁症,要注意心理调适。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做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勤于锻炼,投入大自然,凉爽的秋季正是外出旅游的好时机。平时可吃些富含锌的鱼类、麦片、香蕉等食品,也能够改善心情。
秋季防病,日常养生不可少
专家称,我们了解了秋季易发的常见病以及一些预防措施,这还不够。在做好预防的前提下,还应学会秋季养生的一些知识,在生活中时时的应用。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秋天温差较大,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以舒达阳气。秋天早起,起床前多躺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即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
其次,锻炼身体要适度。俗话说“春困秋乏”,秋季是锻炼身体很好的时期,这个时候我们体内的阴精阳气也在收敛之中,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运动量不大的项目,循序渐进的进行,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就可以停止,以使精气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另外,精神调养也很重要。阴虚之人,肝火易旺,容易发脾气,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这种现象会更加的明显。因此,保持一颗清静的心很关键,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