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了脖子酸,你可能会习惯性地转一转;一觉醒来,如果肩颈不舒服,不少人也会左右扭扭脖子……甚至有些人还要感觉“嘎巴”一下脖子才会舒服。
但转脖子是不是适合于所有人呢?过度转动颈椎会不会有什么危害呢?下面,北京友谊医院的骨科医生们就来聊聊转头那些事。
“脖子”有多重要?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我们老百姓常说的“脖子”的构成。
脖子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部分。
后方主要是我们的颈椎,及颈椎外附着的肌肉、韧带、筋膜组织。它是仅次于脑组织的第二司令官,负责着接受脑组织的指令,指挥四肢运动,同时将四肢感觉信息转递给脑部,对我们肢体的感觉运动起着重要作用。
颈椎边缘还走行着椎动脉,这相当于给脑组织提供营养补给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而脖子前方也有很多重要的结构,肌肉、筋膜包绕着我们的气管、食管、甲状腺等重要组织器官,还有颈动脉系统(包括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这相当于脑组织供血的第二条高速公路。
正常情况下这些组织器官都有正常的相对固定走行位置,相当于都有自己居住的“房间”。
但当颈部过度活动(过度转头、低头、仰头)、过快活动(如坐在高速行驶的汽车里急刹车时造成颈部挥鞭样活动、跑步时摔倒头部着地)及颈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时,颈部神经、血管变会受到牵拉、刺激,产生相应的症状,如肢体麻木、疼痛、无力、头痛、头晕等。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如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椎管狭窄、椎体滑脱不稳、骨质增生甚至骨刺形成,这些都会对颈部神经、血管产生压迫,造成其居住的“房间”变小,造成各种类型的颈椎病,此时不正当的转动颈部就会加重压迫,症状恶化,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如何正确的“动脖子”?
上天赐给了人类一个灵活的颈椎,可以让我们完成屈、伸、侧屈、旋转等活动,扩展了我们的视野,所以我们不能不活动颈部,但重点是如何正确的活动颈部,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合理的。
防患于未然,任何疾病预防都是第一位的
对于中青年人群,特别是伏案工作者及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工作的人群,平时注意颈椎保健是必须的,建议工作一个小时便休息休息,做做颈椎保健操。
可以进行以下活动:
1、颈部前屈、后伸;
2、颈部左右侧屈;
3、颈部左右旋转绕环;
4、双手置于头面部或头后部,对抗颈部前屈后伸;
5、颈部向左右转头同时手臂自脑后摸对侧耳朵;
6、颈部向左右转头同时手臂向反方向拉伸
北京友谊医院供图
颈部活动要以不引起症状为前提
颈部活动要轻柔,动作舒缓,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切忌不可过快转头或过度屈伸活动颈部。如果活动时引起头晕、头痛,四肢麻木、无力,手臂有过电样疼痛时,就要注意避免颈部过度活动,保持颈部直立。
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不宜进行颈部活动
如急性颈部扭伤、颈部摔伤撞伤、高处坠落伤、车祸颈部挥鞭样损伤、颈部肌肉痉挛、颈椎肿瘤、颈部血管动脉硬化严重狭窄等等。特别是颈部外伤,妥善的颈部制动、临时固定是第一位的,避免活动颈部对脊髓神经造成二次损伤。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最后,当出现一些特定的临床症状时,如颈肩部慢性疼痛、双上肢串痛、四肢麻木、肢体无力、胸腹部束带感、四肢肌肉萎缩、头痛头晕、胸闷心悸,建议您到医院就诊。
特别是出现双手笨拙、不能正常使用筷子、不能系纽扣,或行走不稳、爱摔跟头、双脚发飘脚踩棉花感时,说明存在比较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的表现,此时需减少颈部活动,及时至医院就诊。
还有,当我们颈部活动时产生弹响,即“嘎吱嘎吱”的声音时不必太过紧张,这些可能是由于肌肉、韧带、关节囊等摩擦发出的声音,只有当弹响合并疼痛时才需要到医院就诊。
总之,我们的颈部喜动不喜静,不可长时间保持颈部一个姿势不动,但颈部活动时应遵循柔、缓、勤的原则,不可过度、过快、过大范围转动颈部,以免对我们娇嫩的颈部产生损伤。
对于我们灵活的颈部,今天你转了吗?又转对了吗?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