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奉公的千古清官包拯、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文学家曹操、洋务运动领袖李鸿章、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10月10日,位于滨湖新区的安徽名人馆正式开馆,市民可免费进馆感受120余位安徽名人的事迹与魅力,这也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集聚名人最多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昨日上午,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调研文化建设,首站就来到安徽名人馆,并希望将其打造成“精品工程”和“可传承下去的文化载体”。
120多位安徽“大咖”昨“集中亮相”
进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刻有28位安徽名人的巨型浮雕,背景是安徽省地图,同时刻有天都峰、迎客松等安徽标志性景观。浮雕上刻画有在“百家争鸣”时代独树一帜的道家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庄子,雄才大略的军事家曹操、廉洁奉公的包拯、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等安徽名人的塑像。
“它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聚集名人最多的名人专题类博物馆,在这里,市民和游客可以零距离感受95组、120多位安徽名人的魅力。”安徽名人馆负责人介绍。经历了半年的试运行后,随着馆内建设和整改工作的完成,安徽名人馆已具备正式开馆条件,并于昨日正式开馆。
后期还将建名人蜡像馆
“从今年3月28日对外试运行以来,目前已经接待团队预约以及游客超过49万。”该负责人介绍,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周,7天接待游客超7.6万人次,平均每天都超过一万人次,在安徽省市内景点的参观人数达全省第一。
“除了目前已经全部开放的8大展馆,后期我们还会建成名人蜡像馆并打造3D版的名人电影,让游客通过多种方式感知安徽名人的魅力。”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并做好“后勤服务”,在试运行期间,还发放了一万多张游客调查表,征集游客提出的意见。同时,馆内实现了WiFi全覆盖,并在地下车库安装了智能化监控系统,能实时监控车流量并积极引导车辆的停放位置。此外,还安装了10台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充电桩设备,供游客使用。
蜡像细节须“挑刺”对待
“蜡像的制作,一定要在细节上‘把关’,不仅要做到面部表情的惟妙惟肖,包括在服饰上一定要参考历史,做出来不仅要像,更要是标杆之作。”“3D影院的人物配音,可以参考当地的口音”……沿着指引牌,昨天上午,吴存荣将名人馆内的8个分馆一一察看,每到一处,还仔细地对名人事迹的字体、现场布置、人物摆放、引经据典提出意见。“新安画派的创始人渐江,他的这个介绍字体可以做得更醒目一点吗?”“周瑜拿指令旗的手势,是不是可以更威武一些?”
提到即将打造的名人蜡像,吴存荣更是在细节上“挑刺”。“名人蜡像一定要做到国际级的水准,在材料选择上、衣着服饰上一定要考究历史。”此外,对于3D影院的人物配音,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说,张良和曹操都是安徽北方人,但音色还要不一样,一定要到当地去体验。”特别是在3D影院的剧情创作上,要找优秀的创作团队,把历史名人都串起来,拍出震撼参观者的历史影片。
在公共服务设施上,吴存荣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每天都有大量人员来参观,用餐问题如何保障?”“扶梯不能出问题,一定要有厂家专业人员来维护保养,要严格把好关。”
打造成“可传承下去的文化载体”
“这些年,合肥的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名列前茅的,但文化建设和成果展示还是一个‘短板’,实际上,安徽有很大的优势,我们的历史文化非常丰富,省会城市可以将全省文化资源进行发掘。”吴存荣提出,安徽名人馆的打造,实际上就是提高合肥软实力和综合实力的一个载体。
在他看来,滨湖集聚了安徽名人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可以说是一片文化的聚集区。尤其是名人馆试运行以来,展出情况、管理情况都超出想象,各项指标在国内都名列前茅。“纵观国内的建筑,能传承下去的大多是历史类建筑,要想想,我们能给后人留下什么。”他提出,希望安徽名人馆不仅要建成合肥市的“精品工程”,更要建成一座能“传承下去的文化载体”,成为一张传承安徽历史文化的“名片”。
“这里不仅是一个安徽历史文化的展出平台,更应该是安徽历史人物数据的收集地,要建立名人数据库、资料馆,将来成为一个学术交流的场所。”在公共服务设施上,吴存荣特别要求,一定要在细节上进行完善,比如室内外环境的精细化、停车场设施的智能化、指示牌的实用性等等。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