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网(中央新闻网站)秦皇岛9月3日电(记者贺卓辉 见习记者朱延生)“乌金东淌,褪戎护国脉,英姿豪爽。贵重如山,精检探,耳畔滴答声响。”在秦皇岛西工务段探伤实训基地门口,一块用废旧铁路钢材上镌刻了一首名为《念奴娇·女子探伤工》的词,这首词描述的正是全国铁路中唯一一个女子探伤区——秦皇岛西工务段女子探伤班(以下简称“女子探伤班”)的工作日常。
陈列在女子探伤班实训基地门口的《念奴娇·女子探伤工》。 未来网记者朱延生 摄
秦皇岛西工务段西张庄探伤车间副主任朱爱云介绍,女子探伤班成立于2007年1月,现有女工13名,担负着秦东、港站、柳村三个站区、181公里设备里程和403组道岔的钢轨探伤任务。
为保障大秦线重载列车运行安全稳定,“钢轨医生”女子探伤班严格按照探伤周期,每天在7公里左右的线路上走形六个多小时,确保不遗漏每一处设备缺陷波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障着煤运通道的设备安全。
据悉,大秦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重载铁路,全长653公里,是我国“西煤东运”的战略动脉,煤炭运量占全国铁路煤运总量的近1/5,用户群辐射26个省、市、自治区,担负着我国主要四大电网、五大发电集团、十大钢铁公司和上万家工矿企业的生产用煤以及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生活用煤。
“仪器测、锤子敲、镜子看” 用大数据辅助探伤
“仪器测、锤子敲、镜子看”,女子探伤班班长石晓燕和同事演示了日常探伤的流程,将探伤仪抬上铁轨,一边推动仪器,一边注意屏幕显示的电子波纹。不时敲击铁轨,听声音判断是否有损伤。再用镜子观看铁轨反面无法直接低头看到的部分。
女子探伤班负责的区域坡度多、污染重,钢轨侧磨严重、探伤难度大。“每条路段都有一个探伤工作的周期,有些路段是60天,有些则是一个月。”石晓燕表示,“每天都需要进行探伤工作”。
大秦铁路上,每隔13分钟就会通过一列货车,每天光避车就得把探伤仪从轨道上搬上搬下20多次。而为了促进探头和钢轨的耦合,让探头和钢轨之间没有缝隙,更好地显示波纹,探伤仪需要加满水。加满水之后,探伤仪的重量为100多斤。
“发现有问题,我会用探伤仪来回再拉几遍,进行复检。确认问题后,再拍照,发给探伤车间领导确认。”在其他成员结束工作后,石晓燕还必须回到探伤车间将探测数据导入到探伤数据回放中心。
据悉,自2011年12月建段以来,秦皇岛西工务段将所有的探伤数据收集起来。通过对当天的探伤数据进行100%回放,检查发现作业质量问题,查找疑似伤损。
“自中心成立以来,共集中分析疑难波形14处,判定重伤10处。”据秦皇岛西工务段西张庄探伤车间数据回放分析中心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为止,真正实现大数据探伤、大数据分析的,在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10个工务段中仅此一家。”
零失误 女子探伤班11年发现重伤轨500根
不论寒冬酷暑,女子探伤班每天都要对7公里左右的铁轨进行探伤工作。 石晓燕表示,如果遇到列车事故滞留,或者卸车不畅,我们就只能再路旁等它开走再检测。
因为探伤工作延线基本都是在荒郊野外,两边都没有任何遮风挡雨的地方。女子探伤班都是自己带午餐,中午在路边应付下,吃完就开工。
“塞外姑娘不爱美?无惧污尘飞荡。”同样是女性,女子探伤班的“化妆品”却别具一格:藿香正气水、速效救心丸、红花油和创口贴。
为防中暑,夏天女子探伤班会在早上3点45分出发,4点就开始探伤工作。有时,铁轨上的温度会飙升到60摄氏度左右,很容易中暑。因此,包里需要常备藿香正气水和速效救心丸。
而由于作业时经常下道避车,要把100斤的探伤仪器从路基和钢轨上搬上搬下,难免磕碰扭伤,每个姑娘的腿上都有几块伤疤。每当有姐妹受伤,曾在四川女子特警队当过特种兵的石晓燕就向姐妹们传授她的疗伤经验。
“以前我当特警,父母特别是母亲就很不放心我,但我觉得人总是要历练一番。后来,进工务段工作,因为经常回待在室外。母亲也不是很认同。”石晓燕表示,“当我看到线路安全畅通,列车能够安全通过的时候,就会很有成就感。”
“工务探伤是钢轨防断的第一道防线,技术含量高、作业标准严。”女子探伤班党支部书记、班长霍智慧从2007年进入柳村站,成为一名探伤女工,她认为,“虽然比男性,女性体力上差一些,但是女性更加细心,在查找细小缺陷方面更有优势。”
据悉,自2007年,女子探伤班成立至今,发现重伤轨500多根,取得“零”误判的好成绩,为大秦线安全运输做出了突出贡献。涌现出了以“火车头”奖章获得者袁晓英和“三八”红旗手谢晓伟、杨洁,优秀共产党员霍智慧等为代表的一批政治过硬、技术娴熟的先进典型。
中华养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