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护中心内一位老人在练习书法
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文雪梅询问老人身体状况
宏善康乐源养护中心医护人员为老人检查身体
渝州一社区卫生服务站家庭医生与养老服务中心院长一同查房
2016年6月,九龙坡区被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按照“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工作思路,该区紧紧围绕“医养融合、健康养老”主题,采取“四个到位”举措稳步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四个到位 彰显医养结合特色
高度重视 统筹推进到位
九龙坡区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区长任副组长,区卫生计生委、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和任务。并编制《九龙坡区医养结合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今年全区拟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点8个,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机制6个。
此外,建立相关机制,由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委主要领导分别为联席会议召集人,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解决医养结合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建立区卫生计生委、区民政局双牵头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格局。并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区督查局、区“九龙一坡”重点民生工作和区卫生计生目标责任制考核督查范围。
抓住关键 政策落实到位
对符合条件的利用自有产权或租赁产权新建、扩建或改建床位的社会办养老机构,给予一次性的建设补贴。同时对本区户籍老人入住的床位数给予运营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新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给予补助。为全区80岁及以上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举办特色专科医院给予奖励。
在全区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开设就医绿色通道,设置专门优待窗口,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绿色通道达100%。公立医院申办养老机构可直接用医疗机构的法人资质进行登记;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施行协议管理,按规定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等。
立足创新 医养服务到位
积极探索“居家、社区、机构”医养服务新模式。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组建的“李杨工作室”、“背篼医生工作室”等“1+1+1+X”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以公立医院全科医生组建的“生命花、”“小草”等服务团队为辅,通过进社区、进院坝、进家门“三进”方式,为居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镇卫生院与辖区敬老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签订合作协议,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等。针对患重大疾病的老年人,通过医联体联动机制,及时转上级医院治疗。
以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院为支撑,采取协议合作、转诊合作、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等方式,切实为老年人提供“五优先”、“三便利”就医绿色通道服务。
注重宣传 凝聚共识到位
制发《关于做好全区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宣传报道的通知》,成立宣传员队伍,具体负责本地、本部门、本单位医养结合宣传报道工作。
定期编辑《九龙坡区医养结合工作简报》,主要对工作经验、先进典型、特色亮点等工作进行宣传,同时向国家、市、区媒体推送。
通过平面传媒、影视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平台,加强医养结合工作的宣传,增强群众“人人为老、家家享老”的养老服务意识,形成全民参与、全民关注的良好氛围和格局。
将全区医养结合优惠政策、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基本情况以及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约情况、开设就医绿色通道情况等,编成图文并茂的精美宣传册,通过多种渠道发放到群众中。
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居家医养 让老人安心
8月21日,家住树语城的杨永秀正在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输液。“婆婆从2013年开始就一直在这里看病,和这里的医生都很熟悉了。”杨永秀的儿媳妇周菊华说,婆婆今年95岁,因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经常需要到医院看病治疗,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离家近,医务人员的态度也很好,所以家人都愿意来这里。
创新服务 建立家医工作室
“肖大爷,您这个药的吃法不对,这样吃没有效果的。”身穿白大褂,手提医药箱,一支由专业能力强、服务态度好、综合素质高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走进树语城小区,为67岁的肖建高检查身体,询问他最近的状况,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
2012年,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率先在全市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等行动不便、确有困难的老年人,在现有的国家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提供定期上门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社区护理等各项入户服务。
“余婆婆,您的血压有点高,注意坚持吃药,每天都过来测一测血压哦!”在石桥铺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李杨正在给80岁的余文清婆婆测血压。余婆婆是钟表厂的退休职工,现住在钟表厂家属区。“我记忆力不太好了,但这里的服务很好,我一直记在心里。”余婆婆说,自从她签了家庭医生,身体哪里不舒服,只要打一个电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很快就会上门来为她检查身体,让她心里很踏实。
中华养生网